客户选择听,那我讲100遍,让他无从选择
昨天下午从重庆回来,顺路自贡拜访了客户邓总。
邓总年轻有为,30来岁经营6个瓷砖连锁店。
去年的这个时候见过一面。
印象中精瘦精瘦的,烟瘾大,一口标准自贡口音,言谈举止指向自己贴暴富标签。
心不在焉的交流了个把小时,邓总手机一直在手,偶尔玩一玩游戏。
初次见面,东一句西一句没有主题。
我只做了大概的了解。
仅800*800抛釉砖发了5-6个厂,库存300-400万。
问他为什么进这么多同样档次的货。哪家便宜就进一点,那个关系好也要照顾。
我建议进行缩减,保留2个品牌就好了。
展厅面积200平米左右,80%是800*800规格,太单一。
我建议重装展厅,搞一个1000平米的大展厅。把产品品类摆齐。
邓总一会儿打游戏,一会儿回应一下。
可能成功的人不太能接受别人的观点吧。
出于合作关系,该给方案的给。
客户至上嘛。
也不管有没有效果了。
年后4月左右,他装了另一个店,效果让我震惊。
隔壁50米做我司另一个品牌的也刚刚装好,对比起来,一个好比4星级酒店一个80年代的乡镇旅馆。
我才明白,之前和邓总的交流等于零。
这次见面也会这样吗?
怀着好奇的心态拜访。
我找不到路。发个微信给他。他立马回复,来了定位。
一见面,热情如火。
展厅刚装好,1500平米。
亮堂,上档次。
我问他,是你们县里最好的展厅了吧。
“面积呢算大,很快会被别人超越,有什么用。”
呃~~不一样的邓总了。
展厅装好后,天天出单,个个高价。
“还可以。”
他表示,开年马上重装那个“80年代乡镇旅馆”。
他一脸真诚的说,当初没有听你们的建议,按公司要求装,早一点装。如果那时就干,装修费早就挣起来了。
世界上没有白走的路。
但只有走过的人才知道到底好不好。
苦口婆心,很多时候只是一厢情愿。
如何让没有经历过的相信它的好愿意去改变,对我们做业务的来说至关重要。
看到了一个客户的需求,我们应该兴奋。
终于找到一个突破点了。
销自己,售观念。
基础是信任。
而我们恰恰做得不到位。
客户认知层次不一。但对业务人员信任与否至关重要。和邓总第一次的见面,就是不信任的表现。说什么产品结构,品牌推广,合理库存。
NO,NO,NO。
我现在很好,赚钱,成功。
为什么要钻你厂家的惯用圈套。
那又是谁把必须、马上装店的导火索点燃的呢?
精明的邓总愿意花80万投入。现在感觉非常值得!
看到展厅里小部分公司产品。我是失落的。和邓总的热情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一如初次见面的落差。
此一时彼一时。
销售行业成王败寇。
虽然邓总并没有向公司申请一点点装修费用,尽管他也卖公司几款产品,销售非常好。
事实是他没有主推我们的品牌。
没有集中的展示,哪里能形成品牌形象,怎么能塑造产品价值,客户的利益如何保障,销量从何而来。
这样的展示,将面对更大竞争。
除非公司的产品性价比高出其它展示品牌很多。客户愿意付出因此带来的转移成本。
包括样品,库存,和其他公司签订的合同。
牵一发动全身。装修选择时,为什么我们不是主推品牌?
业务员知不知道?有没有做工作?如何做的?
我们还该反思,给客户呈现的有没有核心优势,够不够量级,能不能创造预期价值。
业务员说,给客户讲了。客户不听有什么办法?
讲了几次?
行百里者半九十。温和的讲解如同散步,快走冒汗也要千把米吧。
优势如何表达的?
老板们想听,想做,想改变。
怕投入太多没有产出,怕风险大,怕公司套路他。
有没有带到公司(或市场)看品牌展厅效果?
有没有分析投入预算和产出回报?
有没有把已经做到的商家运作方式详细讲解?
不信,拉他去真听真看真感受啊。
在一个行业呆久了,或者培训多了,我们往往会犯一个常见的错误。
这么简单,以为你知道。
那你试一试,听一次后你能讲出来多少?
每一个个体侧重不一样,上全套是专业的做法。
哪怕客户觉得啰嗦。
也是敬业的啰嗦。
客户选择听,那我讲100遍,让他无从选择。
说多了,自己都会深信不疑。
客户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