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博关闭清算之思
一:
昨天从朋友口中得知,韦博英语上海中心培训机构也关闭清算……
‘不过也在预料之中……’
上大学的时候,又因为是在上海读的,误打误撞就被坑进韦博了,说是被‘坑’,也是在我课程学习的过程中逐渐意识到的,当初的我是被营销进去的,然后呢,又因为花了那么多的钱,被逼无奈赶鸭子上架也得学呀,还好在英语机构学习的时间较长,大概有一年多吧,所以英语还是有起色的,但远达不到自己想要的结果。
现在回头想想,在培训机构的大多数人和我一样,由于缺少分析和判断,因一时的脑热被营销骗进来的,也基本都是热情散去,完全找不到方向的那种。
话说在校学了十多年的英语,没啥效果,步入社会了,还是去找培训机构,还是寄希望于有人能手把手地教好自己,最终会上当受骗这不都是明摆着的么!当初凭直觉做出的选择,到头来终将是要付出代价的。还好一切的选择就是一个试错的过程,虽有时也会赚到,但不能保证下次自己还是盈利的,在每次的选择中做好深刻的反省,这是我在韦博这段经历中切身学到的。
开头说它关闭是在预料之中,因为可以毫不夸张地说:95%以上的人不会去周围的朋友推荐它。有了这样的恶性循环,随着时间的推移,关闭清算只是早晚的事。一旦产品服务始终建立在营销的模式上,那么它最终就会是失败的,虽说好的产品服务也需要营销,但这绝不仅仅是唯一的方式。
当然还有些客观存在的劣势,比如:线下上课成本太高,现在线上的课程太多,质量要比线下高出好多倍,关键费用还低好多;体验的便捷性太差,生活在一线城市的人,那可真是与时间赛跑呀,每天还要奔波在去培训机构的路上,这承担的可不是一般的代价……
二:
像这样一家大培训机构关闭了,那些老师(中教+外教),那些员工,应何去何从?从那个朋友口中得知:韦博已经欠发工资两个多月了……
员工应是对公司了解最清楚的,公司已经是这般支离破碎了,但他们还是停留于此,奢望能起死回生,这是为了什么?
也许是在一个环境中待久了,总是会有些安逸的,一旦习惯了这种安逸,可能就不想离开了,因为离开就预示着未知,对未知的不确定性,是最能引起我们恐慌的。
我们也能在网上看到不少类似的新闻,哪家知名企业倒闭了或是裁员了,当时的自己看到没有任何的不适,反正又不是自己失业了……那么当时有没有想到过:如果下一个被裁员的是自己,那应如何去应对……。所谓的稳定是自己争取过来的,谁也不能保证没有意外情况的发生,自己能做的就是在意外情况发生的时候,自己不至于被当头一棒,完全手足无措。
现在的自己已经在公司有2年了,国企单位,但现在自己还是被当‘次新员’来看待,因为在这一行业,成为一名成熟的维修员大约需要7年,那么问题来了:经过7年的修炼之后,自己将怎样看待手中的这份工作,是把它当作生活的全部依靠?还是能把它当作生活的其中一个来源?
三:
记得在我大学即将毕业的时候,我是想去这家培训机构当老师的,并且还去面试了,努努力差不多也是可以进去工作的,但我最后还是没去……来到了这与我专业对口的国企。
当初的自己确实是很有热情的那种,不想被‘铁饭碗’给束缚住,只想去挑战自己,但最终在面临真正选择的时候,还是犹豫了,到底是选择稳定的国企;还是去挑战自我的行业中去……
现在想想在当初,最终为何选择来到国企?无非就是在内心深处想要稳定,想要保证,想要安全感,当然还想要‘好看’的面子……
那么在现在看来,当初那些决定性因素还是具有决定性么?还是自己有了其他的判断标准?
如果按照现在的情况来看,我当初的选择貌似是正确的,要不现在的我可能就失业了,悔恨着当初错误的选择。
但还有一种情况是:因为选择的新的行业有着更大的挑战性,所以我的成长也是现在的双倍,我会感谢当初的选择,因为它让我在最有激情的岁月中,不断地挑战自己,完善着自己。
所以越是在这种关键的选择上,就要多问问自己了:想要的是‘稳定’还是‘挑战’?判断的依据是什么?每项因素所占的权重是多少?所谓的‘选择大于努力’也是有原因的,也不要再去说‘遵循自己内心选择’这样骗自己的话了,因为直觉往往是最不靠谱的,现在是越来越意识到了,除非它是建立在多次实践的基础上的。
最后,多琢磨,多思考,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为了自己想要得到的东西,自己又应该去做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