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学分简书电影院『闲话电影』

如果可能,你愿意提前知道自己的死期吗?——我观《遗愿清单》

2016-04-07  本文已影响379人  edwardzhang24

周未和老婆一起观看了电影《遗愿清单》(The Bucket List), 本片由得过奥斯卡奖的影帝杰克.尼克尔森与摩根.绯里曼主演,导演罗伯.莱纳。该电影讲述的是两个男人不幸得了绝症,只有不到一年可活。于是,他们相约一起去完成一直想做却没做的事,把愿望清单一项项地去完成。在剩下不多的时光里,大彻大悟,活出了生命的意义。

电影看完,两位主人公还是没能战胜绝症,在追逐梦想中死去,无怨无悔,其临终感悟令人动容,老婆已经开始在用餐巾纸擦眼泪,我的眼里也变得有些湿润。如果,他们在生命的早期就能去追逐自己的梦想该有多好?难道我们必须得了绝症,余生无多时才能真正明白生命的意义?

片中有句台词引起了我们的讨论, “如果有可能提前知道自己的死期,你愿意知道吗?据说有95%的人不愿意知道。"

老婆斩钉截铁地说,她不愿意知道,因为知道了会有阴影,每天起来都会感觉生命又少了一天,活得好有压力。而我愿意知道吗?我沉思着.......。

我把死期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70岁以前(早夭,不值当), 70-80岁之间(正常时段,不亏不赚),80岁以上(高寿,赚了)。

假设我会在70岁前死去,生场大病或交通事故什么的,不是完全没有可能,黄泉路上无老少,马航MH370上也不全都是老人。我愿意提前知道死期,它会让我向死而生,珍惜生命,更能够活出真实的自我。既然余生不多,只剩下烂命一条,很快就会烟消云散,还有什么理由不去追随我心呢?提前知道,我能抓紧时间去实现自己最重要的人生清单,还能更好地规划财务状况,防止人在天堂,钱在银行的悲剧。

假设我会在70-80岁之间死去,我也愿意提前知道死期。这样,我可以从容地规划自己的人生清单,分解到每一年去完成。虽然中年的我离死亡尚早,但确切的死亡通知单能够明白无误地给我一个末日提醒,生命的时钟已经开始了倒计时,我得过好生命中的每一天,因为生命在一天天逝去。

假设我会在80岁以上死去,我还是愿意提前知道死期。因为,我可以更好地评估自己的人生清单,增添清单的内容,让人生活得更精彩些,更从容些,才对得起高寿时光。更能妥善安排经济收支,避免钱没了,人还活着的惨剧。

可见,无论是在70岁前死去,还是在80岁后再死,提前知道死期对我来说都是最好的选择。所以,如果有可能提前知道自己的死期,我愿意知道。

主人公卡特在大学时,他的哲学老师让他们列出了一份人生清单,写出他们在过世前想做、想看、想体验的所有事。但由于现实,卡特的人生清单被逐渐遗忘,埋没在婚姻、生儿育女、各种责任和义务,以及繁忙的工作中。46年的技工工作和现实,磨去了他心中的激情和梦想。

而亿万富翁爱德华却自头到尾,只顾赚钱,婚姻不幸,女儿不理解,完全没有自己的人生清单。

卡特是普通人的代表,而爱德华则代表了精英阶层,无论有钱没钱,他们都没有真正为自己活过,这也是生活中大多数人的真实写照。

是绝症让他们俩重新反思,一生所求,到底是为了什么?原来,他们从未活出自我,。于是,他们相约去跳伞、玩赛车,从印度泰姬陵到东非塞伦盖蒂,再到喜马拉雅山,他们带着自己的人生清单和满腔的热情,去实现自己的梦想,去做自己想做而没有时间做的事。朝闻道,夕死可矣,在生命的最后时光,他们才真正活出了自我!

罗曼罗兰说过,大部分人在二三十岁上就死去了,因为过了这个年龄,他们只是自己的影子,此后的余生则是在模仿自己中度过,日复一日,更机械,更装腔作势地重复他们在有生之年的所做所为,所思所想,所爱所恨。

片中的主人公在生命的尽头才活出了自我,令人扼腕叹息。可是,生活中有很多人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也从未真正为自己活过。据统计,很多人在将死的时候,最后悔的往往不是做错的事,而是本可以却没有去做的事。

有句名言:“很多人活着的时候像死了一样,等到快死的时候,才发现自己从来没有活过。”

也许,人生真的需要一个末日提醒,才能让我们珍惜生命,去......。

Dance like nobody's watching: (像没有人观看一样去跳舞)

Love like you've never been hurt;(像从未受过伤害一样去爱)

Sing like nobody's listening;(旁若无人一般地去歌唱)

Live like it's heaven on earth.(像在天堂一般地去活着)

或许,人必须要有特殊的经历才能明白特殊的道理,我们绝大多数人都没有经历过绝症,死里逃生等经历,不知道是我们的幸运还是不幸?难道我们一定要像影片中的主人公一样,直到临近生命的终点才能明白人生的意义?如果主人公能提前知道自己的死前,他们是否能更早开始追寻梦想?

哈佛商学院的很多学生把写“人生墓志铭”作为必修课,其实这是一个寻找生命意义的很好练习,可以让人不必经历死亡就能觉醒。我也为自己写下了墓志铭:

1.世间再也没有想读的书和想去的地方,于是,我走了.

2.平生住过无数家酒店,还是这家最有特色,不换了。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就是我的人生意义,它指引着我的人生方向,价值观,帮我认清生命的重心。只是工薪层的我,仅仅利用每年一次的年假和部分公共假期,去过国内除新疆、西藏、东北这几个地区的大部分著名景点,深度自助旅行过10几个国家(商务旅行过10几个国家)。不出意外,在70岁前,我应该可以游览超过100个国家,大概可以称得上是旅游过全世界,行过万里路。 墓志铭提醒自己正在走向死亡,余生不多,人生清单应该从现在就开始去完成,不要等到退休后或者条件成熟后,或许我们等不到那一天,It's now or never.(有些事现在不做,就永远不会做了)。

人生终极三问:

1.如果可能,你愿意知道自己的死期吗?

2.你的墓志铭是什么?

3.如果你只有一年可活,你的遗愿清单又会是什么?

认真思考和诚实回答这三个终极问题,想必你能找到自己的人生意义。

在我死前,我想.....。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