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互联网设计产品运营商业模式求职面试职场创业

内容创业的生存逻辑

2017-01-17  本文已影响81人  杨夏
图by 孙少坤

去年末到今年初,有几个新媒体内容领域的典型事件,很有代表性。一个是同道大叔成功卖身,套现1亿;一个是李叫兽团队被百度高价收购,创始人出任副总裁;最近一个是知乎D轮融资1亿美金。

2015-2016年,整个内容创业领域的融资规模,在大文化娱乐消费领域下,是很小的一部分,跟动则上亿的影视、电商、体育、出行这些大鳄比,完全是小虾米。小盘子有小盘子的生存法则。

一个典型的内容创业小团队,套路是这样,先开个公众号,吭哧吭哧制作内容,分发各个平台,积累点击量,注意仅仅是点击量,关注者各个平台凑起来有个百万,幸运者可以拉到一笔数百万到千万不等的风投,打个岔,一般说数百万的估计不会超过300W。然后准备挣钱了,把软文植入方案包装一下,做出刊例,广撒一番,坐等金主爸爸来烧钱,星星眼。

理想状态下,如果真有个100W级关注者积累,说明一下,粉丝和关注者不能直接划等号,隔三差五接个单,一个月挣个几十万,cover掉人力、公司运营成本,能轻松养活一个10人左右的小公司。

如果是传统媒体中孵化出来的项目,上面这个套路恐怕很难奏效。

开头说了,那三个案例,前两个代表自媒体创业里,目前被验证过的唯一一个价值出路,那就是成为头部内容供应者,知乎属于另一种产品维界里的,可以类比的是在行、得到、各家问答及社区。

互联网渠道扁平化的特性,很多人get不到这个特性的影响点在哪儿。这么说,在传统媒体主导的年代,全国性媒体与地方媒体是分庭抗礼的,各有利益地盘,地方媒体靠本地广告主与大品牌的区域投放就可赚得盆满钵满,很大程度上是地域影响力的垄断地位变现。

然而,互联网的连接性,最具「破坏性」的一点便是打破地域限制,各地的用户均可以在网上看到全球各地的内容。信息获取渠道不再单一,且在移动设备上,各种app都在推送内容,这使得用户可以在极小成本下快速get某一领域的最优质内容。

俗话说,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在内容消费上,一旦可以轻易的对比选择,用户群体则会快速向最优质目标靠拢,进而成就头部玩家。

想想,大家但凡有个需要认真治疗的疾病,首先考虑的是去当地最好的医院,这是优质医疗资源对大众的强吸引力。工作学习遇到困难,在网上求助或查看资料,肯定会想去找这个领域里最厉害的人求教,因为比起向一个普通人咨询,向大V求助的渠道成本是几乎一样的,同样的付出,当然选回报可靠性更好的那个。

当然,也正是有这个不「平等」,优质大V少,需求人群多,稀缺性可以成为影响力或知识变现的基础。

用户群体集中到头部供应者身上,对广告主来说更有利,我只需投放目标垂直领域的top玩家,即可完成大部分目标受众的覆盖,广告投放效率、收益更可控可期。微信、微博、陌陌、知乎等等真活跃用户平台,广告潜力巨大,这些平台会提供全面的广告系统,粒度更细分的群体,即使小广告主依然投的起钱。

马太效应促进下,头部领先者跟追赶者的差距会越来越大,无法跻身前列的人,只能看别人吃肉,自己喝一点剩汤。

上面说了,如果是一个市场化小团队,那市场空间足够大,汤也能喝饱。但如果是拖着沉重的传统媒体出身包袱,内容生产效率不高,运营成本还不小的团队,仅仅依靠背后母亲的输血,那2017将会非常难过。澎湃烧掉好几个亿才换来今天这一个半成功不成功的转型身位,放眼全国,除开北京,没有第二个财大气粗的地方媒体势力可以如上海滩这般阔气。

经历过三年的高速扩散圈地后,媒体内容领域的竞争格局基本已定。以公众号、头条、新闻客户端为主力的平台方,自身也增长停滞,有的开始整合联盟,有的开始复制模式到海外。众多大小不一的内容供应方,还需要挤破头去这些平台里获取点击量,以维系自己业务的生存。

作为不那么被重视的用户,看了太多劣质内容,慢慢的也会开始挑剔,一如我们慢慢放弃麦当劳、肯德基。

最后歪个题,不喜欢今日头条,跟算法分发还是人工品位来运营,木有关系。有一个人知道你可以吃垃圾食品,同样也知道你需要健康有机食物,但是他为了养肥你,依然选择只给你垃圾食品,并告诉你这是你喜欢的。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