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千万别在你最能拼命的时候,选择了养生》有感
这一周坚持了三天跑步,今天下午去学了太极,晚上刚跟原同事聚餐吹牛回来,看到这篇文章,有些不认同的地方,就决定提笔写些内容,文字总让我表达上比语言更清晰些。
首先,这个标题其实跟“人生不要输在起跑线上”是一个逻辑,就是把勤奋这件事情看得急功近利了,我认同勤奋,但不认同过度的勤奋,10000后面有4个0才是一万,如果1没了,多少0都变得没意义了,这个1就是身体的健康基础,而0就是你拥有的资源、财富、事业,所以身体是基础,其他是增量。
另外,文中标题的隐含假设是将拼命工作和养生作为了对立选择,难道养生就是放下工作了吗?难道持久的工作,就不如几天不眠不休吗?我的工作习惯是保持头脑清醒,早睡早起。有一次我下班走了,同事在加班,据说搞到了凌晨三四点,第二天我一早到公司,发现公司没人,因为加班的同事上午调休,下午才正常上班。如果这样为何选择晚上熬夜呢,第二天一整天效率都有影响。如果按作者的逻辑勤奋程度是看工作时长,那我的时间并不少,而且头脑清醒。除非作者是通过单次工作时长来判断是否足够勤奋,但是除非极度紧急工作,正常工作如果每天都处在极度紧急的状态,那这个公司明显是从管理的系统上出现了问题,而不是员工的勤奋度上,这个时候员工越勤奋对公司越不利,因为勤奋反而掩盖了管理上的漏洞。
再次,我认为养生是可以有效帮助提升工作能力的,比如适当的锻炼后,专注力会更好,也更容易提升工作效率。会打太极拳的人都明白如何用从容的心态面对棘手问题,经常锻炼的人在日常对身体的磨练中就逐渐提升了逆境商,处理工作上的困难也会更自信淡定。工作勤奋是一种自律习惯,太多工作需要我们持久的专注投入,并不是拼了命的去干一次性的事情。
还有,我们常会被自己的努力所感动,可是努力了就有效果吗?有人说方向对了,剩下的就是勤奋了,那我想问,“确定方向对了?” 每个人在人生不同阶段的感悟和追求是不同的,小的时候我的梦想是科学家,大点后想做外交官,再后来想做CEO,可是近期我对自己更了解了,只想做好CEO的助手,在一个有潜力和前景的平台发挥能量,一件事业的成功,我不一定是主角,但可以是主要角色。
最后,我们是社会人,都背负着家庭责任,有自我的价值也有家庭的价值,如果你是单身,喜欢在那里睡都行,只要父母同意。我内心是非常认同单身人士在这期间superhardwork,但是如果你有家庭,有丈夫、妻子、儿女那么请悠着点,长久生存前提下的自律勤奋,才不至于给他们增加负担。你的家庭稳定了,才会给社会创造价值,这个角度看比给公司的价值更高了一个层面。
综上是我的一些浅薄观点,认同的笑纳,不认同的避让,欢迎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