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拳-白羽
杨露禅,华夏历史上第一个将太极拳发扬光大的武术家。
全书主要剧情脱胎于:杨露禅为学拳,十八年间三下陈家沟,深得陈氏太极拳传人陈长兴真传的事迹。采用半历史半虚构的方式塑造了杨露蝉在陈家沟偷师学艺的经过。小说整体剧情平铺直叙,没有设置任何悬念。
杨露蝉和陈清平的初次相遇是常规的拜师失败带来的少年愤怒。我都怕杨露蝉喊出现在网文常见的那句:莫欺少年穷,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杨露蝉以单薄的身躯仅仅以对武学的执着,一步步从富家少年成长为武学大家,展现了一位拥有天赋又能忍常人不能隐忍之苦的坚毅之人,执着地完成了自己的目标。不知小镇做题家们算不算现代的杨露蝉,虽然能上岸的人百里挑一,但是没有人不钦佩刷完十余万题目的学子们。不浪费时间的十年足够改变一个人的社会地位。虽然这样的人大抵凤毛麟角,但是又怎么能保证我们眼前遇到的这一位不是剧情中的主角呢?对每个有坚定目标的人要保持应有的尊敬。一个人热血的标志是可以为了理想去死,一个人成熟的标志是可以为了理想卑微地活。
杨露蝉和陈清平的第二次相遇则是在杨露蝉外多年后,寻访名师不得,回到陈家沟听天命。杨露蝉遭遇了三次失败的拜师的现象,让我想到考试时做选择题,遇到不会的题蒙的第一选项明明是对的,但是非要去改一下,然后默默的发现都不是最好的答案。古典武侠世界中,武林高手并不像金庸和古龙的世界中一样井然有序,杨露蝉被卖膏药的竿子徐忽悠,误入为非做歹的曾大业的黑帮。少年人在成长的过程中,总是在一关又一关的磨难面前成长,生活的不如意给予杨露蝉最大地磨练。
陈清平是一位马拉多纳式的教练,自己的确拥有极高的武学天赋,也取得了相应的武林地位。但是在教导弟子上却并不是一位好师傅,最典型的一点是无法做到因材施教,按照徒弟的资质和学习能力来给出相应的教学方式,使得弟子们的成就始终无法达到一个巅峰,最嘴硬的时刻便是弟子在请求放慢速度学习时,硬说是弟子能力不行。诚然在名师的指导下对一般的武林人士来说,他的弟子已经都是比较出众的存在。陈清平最后让杨露蝉成为关门弟子,一方面是认为杨露蝉本人的勇气和毅力是学武之人必备的品质,另一方面也是发现,杨露蝉的天赋能够将自己的武学发扬光大。陈清平的以自我为中心除了在教导弟子上,还体现在对工人的严格要求,对医生治病的看清等,一个人的自信和自负很容易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
此处,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设计,仅仅依靠偷学来学习太极拳的杨露蝉,是不可能在细节上得到陈清平地指导,一切都是依靠自己的天赋和经验摸索得来。马拉多纳或许能够教好梅西,却不能教好所有阿根廷国家队的队员,因为其他队员未必理解他的思路,即便理解了也没有能力来执行他的战术。
小说最后在杨露蝉和董海川惺惺相惜中结束。董海川也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武术家,一般被认为是八卦掌的创始人。虽然他在书中存在的意义只是为了说明杨露蝉在经过一体系列奋斗后,武学上取得了非常高的成就。
最后一章《结网比武,艺斗群雄》更符合电影拍摄的模式,让电影的高潮在热血沸腾中戛然而止。于小说阅读体验感上并不强,更像是表明,杨露蝉在一场场的比斗中诠释人生的意义是坚持自己的目标。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是皆大欢喜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