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管理的不是时间,而是自己
《把时间当作朋友》作者:李笑来人是没办法管理时间的,时间也不听从任何人的管理,它只会自顾自一如既往的流逝。——《把时间当作朋友》李笑来
《把时间当作朋友》的作者李笑来认为,很少有人会注意“管理时间”亦或“时间管理”是虚假的概念,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时间不会服从任何人的管理,它只会自顾自地流逝。即使你冲时间大喊:“时间,你给我慢一点!”或是“时间,你给我快一点!”它还是自顾自的流逝,不理任何人,用它特有的速度流逝,不受任何外界因素影响。
我们无法管理时间,那我们能做什么呢?
我们真正能够管理的,是我们自己。运用心智,获得解放。
这也是这本书的主旨。我们必须开启心智,看清楚,想明白:问题出在我们自己身上。我们所面临的问题,与时间、管理或时间管理没有多大的关系。解决问题的核心思想只有一个——一切都靠积累。深信积累的力量,时间就是你的朋友,否则,它就是你的敌人。
何为心智?一个人的心智就是其过往获得的一切知识及经验的总和,包括基于这些知识和经验造就的思考方法、思考模式。心智“上不封顶、下无保底”。
有心理学家认为,人之为人的关键在与人具有特殊的“大脑额叶”,使人类具备了其他动物很难具备的反思能力。
基于反思能力你会发现一个重要的事实:你的大脑并不是你,你的大脑是(属于)“你的”大脑。尽管你用你的大脑思考,好像他在指导你的行为,但你要明白,你的大脑不应成为你的主宰,你“可以控制你的大脑。”
无意识的大脑和有意识的大脑的区别(图片源自《把时间当作朋友》)不再让自己“跟着感觉走”,成为大脑的奴隶,而是翻身做大脑的主人。首先,我们要面对现实。
速成绝无可能
期望速成,从微观层面上看,有两个主要原因。
第一个是人希望自己的欲望马上得到满足的天性。大多数人都抱着类似的想法:如果收获的可能性很大,最好马上看到成果;如果收获的可能性很小,最好马上知道结果。每个人都有这种欲望,差别仅在程度或者表现上。
第二个原因是很多人不懂“有些阶段就是无法跨越”的道理,这也是人们浮躁的根源。因此,人们才那么不现实的希望找到一个方法,靠其迅速达成目标,完结任务获得解脱。
还有一个宏观上的原因——现状使然。通常情况下,一个人一生各个阶段的满意程度和其年龄分布可以连成一个U型曲线。大多数人对其自身的满意程度从15岁左右开始持续下降,直到45岁左右曲线才开始上扬。大多数人并不知道几乎所有的人都是这样,反而是认为有的人过得比自己好很多。
一个人一生各年龄段的满意程度( 图片源自《把时间当作朋友》 )现实如此,那该怎么办?李笑来在书中写道:“接受现实。告诉自己:我有不足,我需要时间,我没办法一蹴而就。”这是摆脱期望速成的出路起点。
交换才是硬道理
生活中有一个死循环——你想要什么,生活偏不给你什么。摆脱这个死循环的一个发方法是——给我什么我就用好什么,积累到一定程度再去换能换的东西。
作者调出死循环的方法是拿出一张纸,划分为左右两半,然后做两个列表,左边是“我有的”,右边是“我要的”,逐一罗列。完成后再尽量客观的判断,先划掉“我要的”当中那些无法用“我有的”换取的;再仔细判断在剩下的能用“我有的”换取的那些“我要的”之中,哪些是必须的、必要的、重要的、不可或缺的,并在其上做重点标记。
还有一个辅助手段是想到“我要什么”的时候马上提醒自己,接下来要花一些时间去思考“我有什么”。后者会在转瞬间让你“脚踏实地”。
如果发现“我什么都没有”,也许会令人气馁,但其实对任何一个正常人来说,还有时间、精力、正常的智商就已经足够了。李笑来写道:“只要努力,只要勤奋,机会是存在的——我们必须要相信这一点,最好相信到毫不怀疑”。
完美永不存在
完美并不存在。可是越是能力差的人,越有这种非常不现实又极其脆弱的完美主义倾向。他们不现实,是因为他们不懂——没有人能够做到完美。我们至多能做到接近完美,或者更接近完美。所以,我们不管做什么事情,都需要时刻忍耐各种各样的不完美,否则事情根本无法完成。最终完成的事情,结果也常常是不完美的。缺憾必然存在。
收起脆弱的玻璃心,现实如此,只能接受。
未知永远存在
大部分人多少有钻牛角尖的习惯,只是程度不同——因为对未知的恐惧早已根治在人类的基因中。人们害怕未知,一切未知的、不可知的因素都会严重威胁人们的安全感。作者强调,我们必须接受未知永远存在的现实,而后不断尝试着适应“在未知中不断前行”。
面对这个现实,作者给出一个相对有效的策略:当有问题解决不了时,可以先把它记下来,然后继续前行。
继续前行,并不意味忽略这些问题。这些问题已被记录在案,也由此获得了被重新审视的机会。不一定当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因什么由头,它们之中的一部分就突然有了明确的解决方案。解决的可能性最大原因是你一直在前行、在积累、在成长。所以,到有了答案的那一刻,你不再是当初无能为力的你,你已经重生。
现状无法马上摆脱
在这一小节中,作者提到了“梦想职业”。无论是谁,进入自己梦想职业的成本都很高昂,只有极少数运气好的人除外。世界上80%以上的职业并不过分依赖天分,更可能甚至几乎只依赖积累。从一个人开始从事一个职业的瞬间起,只要足够认真、努力,他的能力就会不停的积累。如果这个人实际上向往的是另一个职业,那么他的所谓“梦想”几乎必然是他在当前这份职业上心不在焉、无甚积累。
未进入梦想职业轨道,心怀“梦想”的时间越长,它的沉没成本就越高。很多人都在无意之间被自己的“梦想”所绑架,所以,很多时候,对很多人来说,所谓“梦想”也许只是陷阱。越是不满现状,摆脱现状的欲望就越强烈,这种欲望会让一个人最终迷失方向。
对于这个陷阱,作者提出的最优策略是接受现状——有什么做什么,有什么用什么;做什么都做好,用什么都用好。不要常常觉得苦,而要想办法在任何情况下找到情趣:快乐是一种本事。
李笑来从遇到的优秀年轻人中发现一个几乎都有的特征:他们很少对现状不满,他们热爱自己的生活,他们相对更不在意外界的影响,他们更专注于做事而心无旁骛,他们身处良性循环之中,当然,他们也因此每时每刻都在进步。
用正确的方法做正确的事情
李笑来认为与时间做朋友的方法很简单,就是用正确的方法做正确的事情。 怎样判断所做的事情是否正确的核心是看他是否现实。只有接受现实,才可能脚踏实地,避免心浮气躁、好高骛远。
但接受现实并不容易,作者用正态分布曲线举例,展示了我们所处的真实世界,只有极少数人在资源上极端贫困,也只有极少数人在资源上极端富有,绝大多数人属于中等水平。这种资源分布上自然地“不均匀”,看上去简单易懂,但古今中外却有很多人拒绝理解和接受它。甚至拒绝使用“不均匀”这个词,而是用“不公平”取而代之。
正态分布曲线( 图片源自《把时间当作朋友》 )在我们生存的这个世界里,资源稀缺是客观现实,也恰因如此,人们的主观愿望肯定不可能全部得到满足。
作者在现实这一章总结到:尽管现实总似乎如此难于接受,坚强的你却应该坦然。以上提到的种种现实,包括“速成绝无可能”、“只有付出才有收获”、“完美永不存在”、“未知永远存在”、“现状无法马上摆脱”,都既清楚又简单,你必须要接受——不仅要接受,还要牢记;不仅要牢记,还要坚信,不容半点动摇。
最好时常把自己的一些念头记下来,然后与这几条现实对照,看看它们是否与这些现实相符。
时间是现实的人的朋友,是不现实的人的敌人。时间不是故意要这样做,只不过事实就是如此。
书中还介绍了很多有趣的概念,比如侯世达法则——完成一个任务实际花费的时间总会超过计划花费的时间,就算制定计划的时候考虑到本法则,也不能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
再如,为什么随着年龄的增长每个人都会觉得时间过得越来越快?心理学家有一个简单明了的解释:
对一个5岁的孩子来讲,未来的1年相当于他已经度过的人生的1/5,即20%;而对一个50岁的成年人来讲,未来的1年只相当于他已经度过的人生的1/50,即2%。所以,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会觉得时间运动得越来越快。
是不是觉得很有趣?
如果你也想开启心智、提高思考能力、用正确的方法做正确的事情,和时间成为好朋友,那我们一起来阅读这本书吧!
图片源自《把时间当作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