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什么要了解美国这些大猪蹄子
曾经在几十年前,有一部超级火的电视剧叫做《北京人在纽约》,反映中国人赴美移民打工的艰辛现状,一时万人空巷。那句每集片头的开场白,几乎在当时所有中国人心目中形成了对纽约,乃至整个美国的刻板印象:
如果你爱一个人,就送他去纽约,因为那里是天堂;如果你恨一个人,那就送他去纽约,因为那里是地狱……
以至于,连我姨姥姥这么位八十多岁的老太太,听说外孙女儿要去美国读博士,都泪水涟涟的送了一副结实耐用的塑胶手套,说:
孩子啊!去那边冬天冷,洗盘子的时候一定得小心手皴啊!
好吧!
然而,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出国留学、移民都不再是很稀罕的事情,甚至,留洋回来的博士硕士,都隐隐有了滞销的趋势,被戏称之为“海带”(海外留学回来待业),那么,现在在纽约生活的中国人会是什么样子呢?
在北京长大,当过兵,当过国家公务员的凤凰卫视出版中心主笔玛雅,用自己的生花妙笔,详细记述了自己在美国留学,共读政治学博士学位期间的所见所闻所感。
一则则的随笔故事编纂成书,就形成了我手头这本《中国纽约客》。通过家庭写真、社会绘本和政治影响三个角度,描述了一个她眼中的美国,展示出她心中的纽约。
以前在国际政治上面,我很反感的一个说辞是
我们要寄希望于 XX 国人民。
尤其是对我们不友好的国家,寄希望于他们的人民!?有没有搞错!如果说民众都是纳税人,那么他们都是给我们敌对国家摇旗呐喊的人们!对于美国这样的国家更是如此。国家都是有一个个公民组成的,因为他们对我们不友好,所以这个国家才对我们不够友好!尤其是今年以来,中美贸易战以后,更是如此。
抖音上总是说:
男人都是大猪蹄子!
其实,在我看来,美国佬各个都是大猪蹄子!前脚说两国友好,又是握手,又是拍照,不停的签订大宗合同赚满钞票,一转过脸来就六亲不认!不是遏制就是对抗,这样的国家要不是打不过他们,最好一个一个清炖或者红烧!
不过,玛雅老师在他这本书中,讲了很多自己留学期间和美国人相处的故事,给我了一种全新的认识。这些美国人,有的是房东,有的是一起同住的房客,也有的是其他学习、生活中偶然接触到的人,这些人的态度,观点和与人相处的方式,让玛雅这个从北京长大,当过兵,从过政的中国人一开始非常不适应,只有在磕磕碰碰的交往中,才逐渐互相了解。
- 30 多岁一文不名却吃遍过全城泰国餐馆的肥妞;
- 娶过 9 任老婆的卡车司机;
- 年收入不足两万美金生活窘迫的孤身老妇人;
- 异性恋却主动捍卫同性恋权利的美国女孩;
- 酷爱甜食自强自立最终选择安乐死的老太太……
他们在文化和与人相处方面和中国人有着巨大的差异,在政治立场和观点上也有着巨大的差异。
但这些差异,这些逻辑,只有通过作者玛雅在文中的展现,才让人真的知道,这些人为什么会这么认为,会什么会这么思考,如果两个生活在同一个屋檐下的人都会有这么大的差异,那么何谈两个相隔一个太平洋的国家呢!
而相处,展示彼此的不同,展示不同的文化传统,不同的思维方式,不同的立场观点以及背后的依据,这样会让彼此更加了解,也就更加容易相处。
这本书其实是一本“老书”,看起来刚刚出版,其实是七八年前的老书再版,里面增加了少量新的内容,以至于,几乎是自己留美十年的所见所感,从文化上的相互碰撞到后来的相互交融,从政治上的立场不同依然求同,从思维上的相互尊重,相互包容。这本书是一位理性的留学学者,通过自己的所见所闻,展示美国万花筒世界中的小小一角。
诚然,作者的留学经历让她没有机会和美国的主流精英阶层有很深的接触,整本书里面讲美国富人生活的内容相对很少,更多的是自己在留学期间和人打交道的故事。
她没有居住在美国城市郊外的大房子里面,和精英阶层的居民,一边修着草坪一边谈论超级碗或者 NBA 篮球明星,她笔下的美国人,大多数是一些相对中下层的民众。
不过,也许正是因为这些相对底层的民众,他们的观点,他们的生活方式,他们的思维模式,才在美国更加的主流化,更加的有倾向性意见,帮助我们,更好的了解这个国度。
也许有人会不屑一顾:
我是中国人,为什么关注老外的态度?为什么让他们了解我们!
其实,作者玛雅在书中有一段对美国朋友介绍中国价值观以后的感触就是答案:
一个人,或者是一个民族,如果不了解别人的文化,对自己的文化也不会有深刻的理解,因为他 不会刻意的去体会那些已经渗透在自己血液里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