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明十分钟是怎样的体验
一不小心成了标题党。
抓住暑假的小尾巴,带孩子去了离家两百多公里的感官体验公园。关于这个感官公园会再另立篇幅来写,旅途中手机码字就简化一下,单来说说里面的一项黑暗屋视觉消失体验。
这项视觉消失体验过程十分钟,在离公园入口处不远的小房子里进行,先是进入一间光线比较暗的小房间,让眼睛和心理有个适应过程,指引员告诉我们稍后会进入一间全黑的暗室,没有任何外界光,右手必须时刻扶在墙上,摸索前进,在这过程中,可以体会自己摸到了什么,感受到什么,里面的物体是按照某个传统童话设置的,出来之后可以说一下是什么故事。如果有任何不适感,可以立即报告,被带离暗室。
然后我们列成一队,依次进入。眼前全黑,一丝光都没有,右手摸着墙,即使知道不会有光,我还是不由自主地睁大眼睛,脚步会有迟疑,走得很慢。当完全看不到任何物体时,听觉触觉嗅觉会明显感觉被强化,这是一种生存本能,所以在暗室里,手摸到的任何材质都会被充分细化,传说中的脑补在这时分外活跃。
我摸到了粗糙的墙壁,光滑的石头,涩涩的木头,柔软的棉絮,杂乱的毛发,金属制的铃铛,粗布,水桶里的凉水,还有类似毛绒玩具一样的东西,感觉在摸索着走出一扇门之后有风吹过带来丝丝凉意,还有水汽。
十分钟的形程,感觉过得非常快,好似不一会儿就被带至某处停了下来,指引员让我们捂住双眼,倒数三二一后打开微弱的橘色灯光。
接下来在讨论中,发现队列中的小朋友们能感受到比大人更为细致丰富的东西,且更富于联想,他们摸到了光滑的球,还有水,率先猜到物品设置来自青蛙王子的故事。
指引员说十分钟的形程感觉时间没那么长,是因为大脑在充分地分析除视觉以为的其他感官获取的信息,而对时间不能有像平时那样正确的感知,大脑接收的所有感官获取的信息量中,视觉获取占百分之八十五的比例。
海伦曾写过名动天下感人至深的美文《假如我有三天光明》,而我今天只是得到了十分钟行走在黑暗中的粗浅体验,已觉得有几分胆怯。
完全无法体会盲人每日生活在黑暗中是怎样的体验。
上帝创造了光,而我们人类无论是内心还是眼睛,都在向往着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