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育儿海外党·天地杂谈

对年轻肉体的崇拜,以及:活着、老了真没有一点好?

2020-06-24  本文已影响0人  法国话事姐

《基本粒子:一本非物理学著作》通过2个法国中年大叔的生活,描绘了性解放运动在法国兴起和式微的过程。

主角是2个同母异父的兄弟,因为母亲放荡不羁的私生活而从小被分别寄养在奶奶家。故事开始的时候,他们已经是疲惫的中年人。

哥哥Michel是维勒贝克小说的典型“人设”:在一方面有惊人的天赋(理科学术大牛),但同时过着非常清心寡欲的寂寞生活、也没有什么朋友和亲人。

弟弟Bruno从小被送到寄宿学校、被霸凌,落下了暴食症+性瘾的心理问题,职业是文学老师,后来因为在学生面前袒露下体而被送去接受精神治疗。

这两人都有同一个特点:不具备爱人的能力,并且因此忍受着孤独和折磨。只不过哥哥是在麻木和漠然中经历,而弟弟的动静和反应要大一些。

作者通过弟弟Bruno20多年来在性方面的“探索”描绘了性解放运动和性爱观(招妓、裸体浴场、性爱俱乐部等等都有描写)。值得注意的是,“性解放”并不仅是单身者的专利,有不少夫妇也在怡然自得地玩着性开放的刺激游戏。

其中比较抓人的一点是,通过中年Bruno在“求偶”方面的挫败,作者凸显了商业社会对年轻肉体的崇拜。年轻人是欲望的化身,而明星、摇滚歌星更是登峰造极的膜拜象征(青春+金钱兼得)。

还有一点是,当性脱离了传宗接代的角色时,它反倒非常折磨人、成了虚荣心顶峰造极的载体。

换句话说,在一个极度个人主义的社会,人们的自我意识被商业催化到所向披靡的高度,而由此使得好胜心、攀比心和自尊心被扭曲到非常折磨人的程度,其中性能力和是否青春的外表就转变成了衡量个人能力的2个标准。大家害怕老去,因为岁月流逝百害而无一利。

书中也是作者一贯比较悲观的语调:随着不可逆的衰老,疾病、躯体功能的衰退、对死亡的忧虑和覆水难收的虚荣心都在折磨着大家,每个人最终都难免在孤独中挣扎。

读者难免要质疑:会不会是因为这些主人公不懂得主动去牺牲、奉献,所以才有“注孤生”的命运?如果他们有了家庭、孩子,过上有烟火气的家庭生活,又当如何?

无论如何,作者还是将2位男主人公的缺陷多归咎于“社会病”的范畴——例如实际上并没那么好的性解放运动,全方位煽动人的欲望、却让个人独自在角落承担其“副作用”的商业机制……个人已经被他身处的大环境完全改造了,在作者笔下是这样的。

最后作者脑洞大开,为生活的阴暗和苦闷想出的一个解决办法,有点诡异的结局也让这本书从一个“社科人文”的角度转型成了“科幻故事”?

1. 在人类的基础上,科学家实验出一种不分性别的新物种、由此消除性别差异带来的社会角色和身份差距;

2. 由于新物种的人们分享类似的基因,那么陌生人就像在异地成长的双胞胎一样,相互之间有种天然的友爱精神,人之间的敌意也由此消解了。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