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小结

2024-06-05  本文已影响0人  夏说心语

今天参加督导课学习,案例是一个初中生,老师针对这个案例做了青少年辅导的几点重要知识点的讲解,每次课程都有优化,有案例,有相对应的知识点补充,相得益彰!对于我这样的小白来说,是非常好的学习模式。

每次案例讨论老师都会让大家发言,有几个从业久一点的有经验的咨询师,会提问。提问是最好的学习方式,我也会问,为什么不问呢,我可是花钱来学习的,提问说明我思考了,学习不能怕犯错。作为一个成年人要对我自己的时间负责,活在当下,全身心投入学习。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知道了一个人的原生家庭和抚养人性格对孩子影响非常大,如何对危险进行评估,哪些需要药物治疗。青少年由于性格易冲动,有突发状况的可能性,所以会有更大的风险。自伤会形成习惯,因为她要通过这种行为感受自己的存在。

ICD-10关于童年情绪障碍的诊断标准:

在ICD-10中,童年情绪障碍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起病于儿童少年期;

2.症状表现:包括持续的情绪问题,如焦虑、抑郁、恐惧等,以及相关的行为表现;

3.症状持续时间:通常要求症状持续至少数周以上,且对日常生活造成显著影响;

4.排除其他因素:需要排除甚他可能导致类似症状的疾病或情况,如器质性疾病、药物反应等。

诊断流程

通常需要遵循以下流程:

1.收集儿童的病史信息,包括症状表现、起病时间和持续时间等。

2.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和心理评估;

3.根据ICD-10诊断标准进行诊断;

在诊断过程中,需要注意排除其他可能导致类似症状的疾病或情况,并关注儿童的个体差异和特殊需求

童年情绪障碍类型

根据ICD-10分类,童年情绪障碍包括多种类型:

1.分离性焦虑障碍

2.社交焦虑障碍

3.特定恐惧障碍

4.广泛性焦虑障碍

5.选择性缄默

6.应激相关障碍(急性、创伤后应激障碍和适应障碍)

7.强迫性障碍等

这些障碍在症状表现上有所不同,但通常都伴随着情绪不稳定、行为问题、学习和社交能力受损等症状。

鉴别诊断主要包括:

与其他类型的精神障碍鉴别: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等。

与器质性疾病鉴别:神经系统疾病、内分泌疾病等。

这需要医生具备丰富的临床经验和专业知识,以便准确区分不同类型的障碍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二、关于非zisha性自伤(NSSI)

NSSI是指没有zisha意图的对身体组织故意、直接、重复、违背社会规范的伤害,包括切割、抓挠或烧伤身体表面以及撞击物体,导致皮肤或骨骼的直接伤害。

NSSI常与精神疾病同时发生,也可作为一个独立疾病。

NSSI常见于精神或心理科门急诊及住院病房,在青少年人群中发生率高于成年人群,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且女孩更多见。

首发年龄<12岁的患者成年后自伤往往更频繁、更严重。

NSSI具有偶发性,更多发展至习惯性而难以自行缓解,甚至诱发zisha意念和行为,对心理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NSSI在青少年中的流行病学

·在全球范围内,青少年NSSI的检出率为17%-31%

·在已经罹患精神障碍的青少年群体中,伴有至少1次NSSI行为的比例达到60%左右,有重复NSSI行为的约为50%

·2018年,一项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中国青少年(初中生和高中生)群体中,NSSI的总体检出率为22.37%,其检出率的高峰通常出现在青少年中期(15-16岁)

·需要注意的是,NSSI和其他自伤行为均有逐渐低龄化的趋势。据研究,青春期前NSSi的总体检出率已达到6.2%-10.0%。

三、儿童青少年心理特征

婴儿期(出生--3岁)

新生儿情绪主要与生理活动是否得到满足有关。与依恋对象分离时表现出来的焦虑是婴儿早期情绪发展的主要成分。正常的依恋能给要儿提供安全感。

学龄前儿童(3--6岁)

身体发育相对减慢,脑和神经系统发展接近成人水平。语言词汇量增加;被动注意占优势,无意识记忆占优势,情绪体验丰富,华与成年人一样体验高兴、悲伤、愤怒、恐惧等情绪,已外显在行为上。

学龄期(7--12岁)

大脑接近成人重量;大脑的兴奋性逐渐减低,抑制功能逐渐增强。思维活动仍以形象思维多,随意注意和不随意注意都有发展;记忆力增强。情绪变化仍较外露、易激动、不深刻、持续时间短。个性特征日臻明显,是自信或自卑形成的关键时刻期。

青少年期(13岁--20岁)

个体生长发育的特殊时期,是从儿童期不成熟状态向青年期的成熟状态的过渡期,生理变化最突出,既有强烈的独立性和自觉性,又有极大的依赖性的时期。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