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子女,只不过欠你一个老有所依的人情

01
一位上海父亲临终前,在医院里立下一份遗嘱:
我的遗产留给女儿吴某某一元,其余财产包括房产一套、存款80万元,全部留给陈女士。
这陈女士是谁?是3个月前,女儿请来照顾他的保姆。
读完这则消息后,都不敢想象为人之父能够做出这样绝情的事情。
其实,真正的答案还得故事的本人揭秘。
孩子出生那一天,父亲欣喜若狂,一个人跑到医院的广场上,对着天空拜了又拜,感谢上苍的赐予。抽完最后一根烟,便把戒了100多次都没能成功的烟给戒了,这一戒就是28年。
后来遭遇婚姻危机,父亲放弃所有财产要求,只提了一个条件:女儿跟我。他怕失去了女儿这件贴心小棉袄,他会冷得睡不着觉。
女儿半夜发高烧,父亲抱着女儿去医院途中,心疼的流下泪来。女儿问爸爸怎么了?父亲不知怎么回答,便说“爸爸好爱你好爱你。”女儿用小手帮父亲擦了擦眼睛,认真地说”爸爸我也好爱你“。
女儿慢慢长大,距离自己也越来越远。直到有一天,女儿带着男朋友来到家里,当父亲第一次听到别人喊女儿”亲爱的“时,忍不住背过身去,心如抽丝。
就这样,一个陌生人就把女儿带走了,然后结婚生子,然后渐渐不见。从一周一个电话,到一个月一个电话,到三个月一个电话;从半个月来看我一次,到一个月来一次,到三个月来一次,后来半年也未必能再见一次了。
尽管他们相隔只有一个小时的车程,却仿佛隔着千山万水。父亲慢慢老去,女儿问候的声音越来越冷。
终于,父亲病了,一个人孤独地躺在医院里。
于是天天盼着女儿出现,望穿秋水,三个月里,女儿只来了两次,然后便匆匆离去。
父亲以为命之将绝,女儿会想起从前,想起父亲是怎么照顾自己的。可是,并没有等来女儿的陪伴和照顾,等来的只是一个陌生的保姆。
终于,父亲生命走到尽头,油尽灯枯,心如死灰。临终之际,感叹50年不如3个月,感谢女儿帮自己找了一个好保姆。
为了防止死不安宁,便立下遗嘱:
上海房租太贵,爸爸决定把房子留给她,爸爸存款也不多了,你结婚生子耗尽爸爸所有的积蓄,只剩下80多万养老钱现在也用不上了,也留给阿姨。
只是可怜这位父亲,最后都没能看到女儿的背影。

02
读到这里,想必每个做父母的都已经泪眼婆娑,不能自已,为那个孤独中离去的灵魂唏嘘不已。但现实总会把一颗柔软而善良的心打得七零八落,无法拼凑成你想要的样子。
我有一个远方的姑姑,已年过古稀,平日里只有和姑父相依为命,过着简单而又幸福的日子。
两个孩子,一个在北京,一个在澳大利亚,事业都干的风生水起的,一直是她引以自豪的精神支柱。
她身体也一直不好,前不久,突发脑溢血,好在有姑父在身边,及时送往医院,经过抢救后,保住了性命,但却留下来偏瘫卧床的后遗症。
姑父并没有第一时间将姑姑的病情告诉两个孩子,在他的眼里只要自己能解决的问题,绝不麻烦孩子。
直到姑姑做完手术后出院,他才将情况告诉孩子。但在他预料之外的是,两个孩子都说太忙了,没有时间回来。
除了一大堆安慰他的话之外,最后的结果就是,:“你保重好身体,把妈妈照顾好,等有时间就回去了。”
这个等有时间,一等就是几个月。女儿匆匆地来又匆匆走了,而远在大洋彼岸的儿子归来的消息如石沉大海,吃吃没有归期。
留下的依然是姑父一个人照料着卧床不起的姑姑......
有一天,看着女儿稚嫩的脸庞,心里如五味杂陈一般,不知道我老了,她会是怎样的态度来对待我呢?

03
有一位台湾母亲,早年丧偶,自己独自赚钱抚养儿子,将儿子抚养成人,又送到美国读书。
儿子毕业之后留在美国上班赚钱买房子,娶妻生子,建立了美满的家庭。
母亲也快退休了,打算到美国跟儿子一家团圆,享受天伦之乐。于是满怀欣喜的写了一封信给儿子,表达自己的想法。
正当她做好一切准备时,收到了儿子从美国寄来的一封回信,里面还夹着一张3万美元的支票。信上写道:
妈妈,我们经过讨论的结果,决定还是不欢迎你来美国同住。如果你认为你对我们有养育之恩,以市价计算,约为2万多美金,现在我再加一点,寄上一张3万美金的支票给你,希望你以后不要再写信来啰嗦了。
母亲读完这封信之后老泪纵横,苦闷之中遁入佛堂。后来,她想通了,用这笔钱做了一次环游世界的旅行。
在旅行中,她突然顿悟:人间的亲情、友情和爱情都是无根的浮萍,看破放下,缘来缘去,再无牵挂。

04
随着社会的高度发达,人的流动性也随之增强。儿女父母渐行渐远,你在这头,ta在那头,天各一方,成为越来越普遍的现实。
如果父母突发疾病,孩子完全有可能不能及时赶回来。
其实,在外打拼的人也不容易,不是说有就能走的,生身父母固然重要,自己的事业也有一刻不能松懈的时候。
自古以来,忠孝就难以两全,尤其对于那些依然在职场上奔跑的孩子们来说,更是一个最为艰难的抉择。
记得香港电台知名主持人梁继璋曾对儿子说:我不会要求你供养我下半辈子,同样的我也不会供养你的下半辈子。当你长大到可以独立的时候,我的责任已经完结。今后无论你坐巴士还是奔驰,吃鱼翅还是粉丝,都要自己负责。
然而,话说的虽然有道理,但作为一个中国人对儿女一管到老的世俗情有何堪?
独生子女的家庭,养孩子似乎成了父母一生的责任。你挣的钱,买的房,买的车,甚至开的公司,那么多的积累,生不带来,死不带去,说白了都是给孩子挣的。
好不容易把孩子养大成人了,以为可以享清福了,其实远远没有,管了儿女,还得管孙子孙女,只有你还在世上挣扎,那些看似不必承担的责任都一一收纳。
有人说,我们没法改变别人,但可以随时改变自己。生孩子是任务,养孩子是义务,靠孩子是错误。
上海父亲50年不如3个月,女儿,你欠我们一个老有所依;父母子女无论爱与不爱,孝与不孝,下辈子都不会再见。
作为父母,养儿防老已经过时,我们真正要做的就像当初把孩子送出家门,锻炼他们独立生活能力一样,现在,就当是孩子在锻炼我们独立,在孤独中找到自己老有所乐的事情,直至慢慢老去。
实际上,指望儿女的孝顺只是一种美好的向往,可遇不可求。有,则乐享天伦,无,不怨不嗔。
一个真正能陪你一路,走到最后的人其实是与你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外人,是那种一点一滴镌刻在骨子里的情谊,永不离弃,永不背叛。
因此,朝夕相处的另一半,ta才是陪你慢慢变老的唯一。执子之手,与子偕老,陪你走完人生最后一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