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常态化,4步抓好库存,打造供需平衡竞争力!
写在前面
全球疫情爆发之初,面对疫情不确定性,口罩全球性短缺、一罩难求。
待疫情趋缓、口罩产能补足,销售量恢复正常水准,各渠道收到原先多订的库存,就会变成滞销品。
疫情下每个人都在抢购物资,库存该怎么抓?实体企业该如何打造供需平衡的竞争力?
壹、2022会成为企业家的大灾年,职业CEO的集体失业年吗?
2022年,我们迎来的不是百花盛开的春天,而是一个杀机四伏的Q1!企业老板、职业CEO各个都紧张兮兮。不过,现在有个说法叫“疫情心态”,就是把自己退缩、不作为、经营不力的责任,全都安到“疫情”身上,哪里做不好都怪“疫情”!
其实,比起新冠病毒这个“公敌”,更大的隐患在我们自己身上。
你的基本功到底扎不扎实?
能否经得起未来长达20年以上“疫情常态化”的考验?
这些基本功里面,有一个关乎生死的威胁就是供应链危机。全球咨询公司AlixPartners的一项调查显示,有高达72%的企业高级管理层担心,2022年会因业务中断而失业。而在新年的“前十大担忧榜单”中,供应链、劳动市场和数位化位居前三名,新冠COVID-19却榜上无名。
即使在疫情爆发最高能、极焦虑的2020年,这一比例也仅为52%。可是,“2021年的数字高得惊人,”该机构的执行长弗雷克利(Simon Freakley)说,“供应链瓶颈和劳动力等中断因素,全都同时发酵。”
虽然全球疫情大流行加剧了供应链瓶颈,但只有3%的企业高层,把病毒列为2022年的首要担忧。这份调查的受访者,来自北美、欧洲和亚太地区,共10种产业的3,000名执行长、董事等企业高层,其中,有一半公司年收入逾10亿美元,却还是担心会丢掉饭碗,更有94%的人认为,企业模式需要在3年内进行改革。
弗雷克利解释道,有这种恐惧,可能是因为在2020年第一波疫情大浪来袭时,经营模式幸存下来的企业发现,营运压力在2021年并未退散,反而因为大流行持续,同时股东要求业绩成长,因此陷入困境。
《工业周刊》(Industry Week)访谈报道中,美国制造供应商Miller Ingenuity的执行长布鲁(Steve Blue)表示,“一切都被颠覆了,今天发生的,不代表明天还会一样。2020年,需求低迷、供应链空空如也;2021年,情况却是需求高涨、航运塞港、货物延迟、货架空了,不管哪种情形,如果企业无法随时更新调整,那势必是死路一条”。
麦肯锡(McKinsey)的调研报告也进一步指出,供应链不只是暂时性危机,除了在后续的“疫情常态化”世界,企业与个人会保留多少大流行造成的行为改变,包含视频会议、远程办公、宅度假等,其他影响,还有地缘政治升温,以及气候变迁加剧,客户、监管机构、投资者等越来越重视ESG(环境保护、社会责任、公司治理)政策,前述种种挑战,皆迫使企业不得不做出改变。当然,其中最值得重视的还是供需问题以及打造供应链能力!
贰、神奇的“长鞭效应”,给企业经营者什么样的启示?
除了口罩,在眼下影响全球的芯片荒中,也可以找到“长鞭效应”的痕迹。台积电董事长刘德音曾示警,半导体的整体产能仍大于需求,但仍发生芯片荒的原因之一,和芯片重复下单有关。
疫情造成生产链衔接不顺利,再加上美中贸易冲突的大形势下,美国对部分中国企业列入实体清单、限制半导体和电子设备的购买及使用,让华为等多家中企纷纷提前“囤货”1至6个月的芯片库存。此外,疫情让宅经济发酵,电子产品、远端需求产品热卖下,谁都想借此机会增加市占率,因此出现芯片“囤货”和超额订购的现象。产能够,但却出现芯片荒的长鞭效应因此产生。
什么是长鞭效应?长鞭效应(Bullwhip Effect)是指供应链上的需求扭曲放大的现象。产品要从生产者到消费者手上,必须先经过原物料厂商、制造商、批发商、零售商等,最后才到终端消费者等一整条供应链。而在环境变动大、资讯不透明下,部分厂商为了确保日后出货稳定,常会增产或向上游厂商追加订单,导致越上游的供应商背负越大量的存货。
但实际上,存货可能远远超过真正的需求量。客户端一些微小的需求波动,可能就会在整条链上产生大波动,就如同长鞭效应,离持鞭者越远的末端其振动幅度越大,代表需求变异性也就越高。
有时候产品需求大增并不一定是件好事,要小心审视这“繁荣景象”是否建立在“虚假需求”上。长鞭效应这种剧烈波动,通常是先是需求小幅上扬,供不应求,然后供应商拼命扩大产能满足需求,堆积库存。然而,随着情况的发展,需求突然暴跌甚至消失,导致整个供应链上各家公司库存过高,短期内难以消化成了死库存,造成资金周转不灵、倒闭,甚至引起整个行业不景气,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才能恢复。不只是疫情之下会经常出现,其实长鞭效应在疫情前也并不罕见,商品促销、严重短缺时等多种状况,都可能会引发。
状况1、需求预测:当厂商看到需求些微增加时,为避免面临缺货的窘境,会试图“额外订购”一点,而复杂的产品都会涉及多级供应链,每一级都有可能因此放大订单需求。
状况2、订货决策:通常订货有一个较固定的周期,而且累积一定批量再订购也比较容易得到折扣,或是,如果订单没有及时交付,采购人员自然倾向下次订购量更大。然而,这样会拉长把需求资讯传递给上游供应商的时间,也会扭曲真实的需求资讯、无法反映当下需求。
状况3、价格波动:在有促销活动进行时,消费者通常会采购比真正需求还要多的量,因此零售商必然会想要促销前大量预先采购,也会扭曲真实的需求资讯。
状况4、短缺博弈:当某个产品可能会严重缺货、供给不足时,零售商更倾向夸大其需求量来囤货,取得更多配额,从而不顾实际需求而拼命抢购。
叁、“截长为短”,缩短供需链条,增强灵活度!
根据《金融时报》报道,在管理库存方面,企业正在从“即时”(just-in-time)模式转变为“以防万一”(just-in-case)模式。
“我们现在所看到、许多被破坏的供应链营运模式,是20年前所建立,当时低成本供应商是普遍真理“,毕马威的供应链管理专家希金斯(Brian Higgins)表示,“这适合专注于成本,而非风险的长供应链。“展望未来,供应链的长度越长,中断的风险恐怕就越高。
在复杂、不确定和快速变动的环境下,身为转型催化剂的CEO,要如何带领组织,走上正确道路?麦肯锡报告中提供了三项关键要点——制定弹性、能承受风险的供应链结构,抛下集中化和规模等过时想法;大胆投资能实现端对端(end-to-end)愿景的项目,加速实施数位化;改良供应链对外部环境的及时可见性、系统化反应,已达到增强灵活性的目的。
不过,根据该机构一项调查,虽然有93%受访的企业领导者表示,COVID-19危机揭露了他们在全球制造与供给足迹的问题,也计划转型,但到了2021年中,只有15%真的做出了结构性改革,例如:近岸生产、供应基地多样化等。
说穿了,长鞭效应还是来自对终端消费信息掌握度不足,才会有后续运用大量存货,来确保出货稳定。因此,其实只要“截长为短”,把供需链条的“鞭子”变短,就能减轻长鞭效应的影响力道,大大提高经营的灵活度。建议企业家们考虑以下4步做法:
1、运用POS、VMI系统
企业需要与供应商建立资讯共享、风险同担的长期合作基础,建立供应商协同平台,打破仅透过订单确认需求的固有模式。这时,可运用POS、供货商管理库存系统,与供应商即时分享市场讯息。
2、制定好游戏规则
可采用限制性订货条款,对于夸大订货量又取消的客户予以处罚。
3、加强预测管理,提高预测质量
尽可能依照历史规律采用更精确的预测模型,或者将销售通路的层次减少,避免层层资讯扭曲。
4、对客户分级,减少博弈行为
在产能不足时,可对客户分级,进行配额分配管理。例如,根据各经销商的历年销售记录进行比例分配,避免客户在短缺时浮报订货量。
总结
疫情之下,除了口罩,在眼下影响全球的芯片荒中,也可以找到“长鞭效应”的痕迹。电子、远端需求产品热卖下,谁都想借机增加市占率,因此出现芯片“囤货”和超额订购的现象。
“长鞭效应”为供应链上“需求被扭曲放大”的现象,可能造成商品变成死库存,公司周转不灵、倒闭,甚至引起整个行业不景气。因此,产品需求大增并不一定是好事,要小心审视这“繁荣景象”是否建立在“虚假需求”上。
其实长鞭效应不罕见,商品促销、严重短缺时等5种状况,都可能会引发。在疫情爆发下,企业更须小心谨慎,及时调整经营、供应链策略,以应对各种状况。一场疫情,正暴露,并恶化全球的供应链问题,2022年,企业需调整营运模式、拟定防范策略,才不怕下只黑天鹅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