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得了一种叫做“知识焦虑”的怪病…

2018-04-26  本文已影响26人  西吴大叔

打开朋友圈,隔几天就能刷到这样的分享状态:

我在XX阅读,坚持散文阅读74天,82K;

在XX上坚持9天,今日过招35个单词;

6天打造全栈新媒体人;

拼课,20节产品经理自我修炼……

为什么大家突然都变成了“热爱学习”的人?为什么朋友圈成为了学习阵地

曾经流传两句话,一句是:我喜欢学习,学习使我快乐;另一句是:你不是真正的快乐,学习只是你穿的保护色。放在今天,形容知识焦虑的语境下,再合适不过!

1、看书一定会发朋友圈

周六的某个早晨,吃完饭,刚坐下来打开书,突然发现白色的桌子上有两根头发,用手一抹还夹着细小的尘土,立刻合起书,开始打扫卫生,擦桌子扫地,忙活了半天终于弄完了,于是安安静静地坐下来重新看书。

眼看着都到10点半了,一页书还没有看完。“拍张照片发到朋友圈吧”想法突然从脑子里冒出来,先拍封面,扉页,顺便把自己刚看过划着横线的几句话也拍上,角度、光线、色调、背景……通通找一遍,对了刚买的绿萝放在书的旁边,俯拍一张咔嚓,好文艺呀!

不对,家里还有一个装满书的深色书柜,索性就把书柜也单独拍一张,还有洁白墙上画册也拍一张……拍上10张,选出一张满意的照片,打开一个个美图工具,选一款漂亮的滤镜……最后配一句文案,好不惬意,自信满满地发到朋友圈。

一切大功告成,焦虑才刚刚开始,焦急地等着好友的点赞和留言,最担心的是周六早上没人能起得来点赞。其实这种社交焦虑背后隐藏的却是只是焦虑,看上去是像是个好好学生,看着朋友圈状态的点赞,自己安慰自己,今天我读书了,今天可以放纵自己去娱乐了。

让别人都知道我在学习,缓解的却是个人的知识焦虑。

2、新词、热词都知道

 身边有个做媒体的朋友,每天从早晨起来就开始听最新的新闻,听各种互联网讲师的课程,不论是地铁上还是走着他都时时刻刻带着耳机听一些大咖评论,音频付费课程。

大学毕业那年,新媒体行业最热的一年。当时他就说,从原来的学生身份过渡到一个社会人,就是将自己从“输入模式”调转到“输出模式”。后悔在大学的时候,没有及时充电,到了工作后输出几乎跟不上节奏。

这个行业,每天要面对超载的信息,时刻留意网络,不停歇地想选题和寻找新的切入点。但难免会有自己抓不到的点,就像前段时间的人机大战(机器人围棋大战柯洁),朋友圈的理工人都在为其争论,但对于一个文科生而言,那一刻好像从来没有听过一样。

白天脑子急速旋转,到了晚上强迫自己刷一遍大号热点文章,似乎只有看上一两篇才能安心睡觉,隔半个小时定时刷新一遍热搜也成了习惯。

可是即使这样,每次和朋友们一起闲聊,几乎聊到所有的新词、热词都知道,但是他只是仅限于知道,事情的原因、观点、利弊都说不出来,没有经过仔细分析,甚至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自己的思路。

不是想证明自己有多辛苦努力,只是担心别人说的我不知道。

3、只剩一个人的时候

 有个作家曾说过,一个人学得越多,懂得越多,就会越觉得自己无知,还需要加倍努力学习才行,这才是一种真正学习的状态。

一个人偶尔将学习或有意思的名言发到朋友圈,那这个人可能是躲在屏幕后面不知道在做些什么,也许并没有好好学习。或许她是不经常读书之人,偶尔想给自己一个安慰。

买一个小时的名人音频,就等于看过了很多书,懂得了许多热词。可是呢,很多时候,我们以为得到的是理论,其实得到的是“概念”;以为听到的是知识,其实听到的是“知道”;以为买到的是掌握,其实只是囤积了一堆“大概了解”。

殊不知,一分钱买了视频就得需要九分时间来学习知识。

真正认真学习的人才能有资格不焦虑。

凭借《哈利波特》系列红遍全球,拥有古典优雅气质与现代时尚美感;年仅十九岁便成为21世纪最卖座女星,深受时尚巨头的宠爱;却在事业顶峰期选择息影回到校园的艾玛 • 沃特森。

她说过,“我自己的个人任务就是每周读一本书,同时也要每月读一本我图书俱乐部中的书。我正在依靠自己的力量做大量阅读和研究。

因此知识现学现卖(发朋友圈,与他人侃侃而谈)的过程,得到知识也不见得很快乐。大家透过获得的知识,想想看你是谁,当你一个人从热闹中退去,独处的时候,你觉得心安还是焦虑?

当你没有任何人炫耀的时候,知识对你的意义是什么?这对任何人来讲可能是更重要的事。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