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做一个有“肩膀”的人

2018-03-13  本文已影响31人  婉婉Nico

文//张钰婉

我们大概都知道,人类生命只有一次,在决策的抉择过程中,我们无法确定其所导致的结果孰好孰坏。大概原因就在于,在一个被赋予的特定情境中,我们仅能做出一个决定,没有任何人可以被授予第二次,第三次或第四次生命来比较各种不同的决断。

历史与个人生命是极其类似的,中国只有一部历史,我们只知道经历过抗日战争,文化大革命,改革开放后中国的现状,无从获知如果是其他党派领导中国,结局会是怎样的。

正如历史一样,我们的生命同样有个确定的终结,且不再重复

所以作为渺小的人类,我们无法改变过去,更无法预测未来,我们更不必为那些已经既定的事实、已经做出的决断而感到懊悔,因为世上本没有后悔药,我们想的多了,就认为所有发生的一切不好的事情,都是我们的错误决断所导致的,从而大大削弱了我们对于生活的承受力

然而真正的后悔药,是“接受”过去,活在当下

我曾想把用“放弃”这个词来描绘对于过去的态度,然而细想之后,“接受”这一词反倒会更加的准确。放弃从某种角度上看是一种消极的悲悯的逼迫于现实而又不得不去承认的一段历史,而接受就不一样了,接受代表的是一种积极状态,这其中蕴含的是,无论结果是好还是坏,我们都愿意去接受它,并接受它所带来的一切结果。这远远比放弃要伟大深刻的多。

我们常常痛感生活的艰辛与沉重,无数次目睹了生命在各种重压下的扭曲与变形,平凡似乎成为了很多人的渴望,因为没有希望就没有失望。但是我们却在追求平凡的过程中流露出了另一种恐惧——没有付出、无需付出的平静,实际上确实在消耗我们生命的活跃与精神。

要做一个有“肩膀”的人,愿意承受生活的所有好与所有不好

这句话说的是很轻巧的,但是真正做到的又能有多少人?这句话最重要的一个词,并不是“肩膀”,而是“愿意”。我们可以试问下自己,我是否“愿意”去承受生活的所有好与所有不好?生活的好当然每个人都趋之若鹜的想去承受,生活的不好呢?愿意去承受生活的不好,不仅仅是要接受它,更要勇敢的面对它,面对它所带来的一系列连锁效应。

希望每一个看过此文的人,都可以对自己的“肩膀”做一个判断,对于“肩膀”这个词语有更深的体味。用宽厚的“肩膀”,接受过去,接受所做的任何决策,接受过去的自己,接受一切的过错,接受后悔无法改变任何现状的道理,并愿意去承担其所导致的任何结果。


作者:Nico 婉婉

不爱写作的dancer不是好的产品经理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