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 心理 情感 高情商修炼 识人 社交礼仪 阅爱 ,婚姻育儿

女子遭绑架,机智点外卖获救:比努力更能决定人生的,是弹性思维

2019-09-30  本文已影响0人  精读君
今天是精读君陪伴你终身成长的第2158天

01

前段时间看到一个关于陶虹的采访,主持人问:“演戏这件事,天赋和努力哪个更重要?”

陶虹回答:“要是有天赋的话,一定要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要是没天赋的话,还是考虑干别的吧。”

这个回答很扎心,但却是事实。

这年头,爱喝鸡汤的人越来越少,“你穷是因为你不努力”、“凌晨四点半的哈佛图书馆”等等的成功学也越来越站不住脚。

人们逐渐意识到,努力,未必就能有收获。

努力之外,决定一个人人生高度的,还有很多因素,除了陶虹说到的天赋,思维是否有弹性也很重要。

什么样的思维,是有弹性的思维?先讲一个故事。

据说,有个报警中心曾接入一个电话:

你好,这里是110。

你好,我订一份水煮鱼片。

妹子,这里是接警电话。

我知道,我要的水煮鱼,不可太辣,不可不辣,记下来没有?

妹子,骚扰报警电话是非法的,请你挂机。

知道知道,水煮鱼里,多放点葱。

放葱……姑娘,你那边情况正常吗?

不要蒜,如果水煮鱼里放了蒜,我就投诉你。

明白了姑娘,你订几个人的餐?

四个人的,份量一定要给足,要是缺斤少俩,别怪我给你差评。

好的一定,那么姑娘的送餐地址?

你记下地址……

放下电话后,报警中心立即通知最近的警局。几分钟后,武装警察破门而入,当场捕获三名入室胁迫、绑架的歹徒。

这段问答,就是典型的弹性思维。

弹性思维,是一种灵活的、在惯性和规则之外的非线性思维方式。它更多地由情感驱动,以非常规的、天马行空的想法来释放创造力,从而化解难题

没有弹性思维的人,习惯依据经验,一条路走到黑,最后困在死胡同里出不来。

比如曾经看过的一个案例,说一个想通过公众号卖绘本的人,整天绞尽脑汁地写一些跟绘本有关的文章,写得很努力,但文章依然不吸引人,粉丝寥寥无几。

他的问题就在于,缺乏弹性思维。

他需要转变的思路是:必须先有个吸引人的号,等这个号做起来了,卖什么都可以,而不是用产品去定位内容。

也就是说,做什么号都可以,擅长写什么,就做什么,而不是绞尽脑汁去做绘本号。

作家周桂伊就是一个例子,她也用公众号卖绘本,但是人家是做电影号的,跟绘本没有半毛钱关系,最后也做到了在圈内小有名气。

人与人最大的区别,是以精确的手法,处理不精确事件的能力。这就叫弹性能力


02

很多人缺乏弹性思维,其实是受困于一种思维定势,也就是精读君在终身成长词典中提到的《739:功能固着》:

看到事物的惯常功能或者联系后,就很难看到事物的其他用途。

比如下面几个谜题,很多人就会因为受困于某种思维定势而难以解答出来。

①有个人在房间的灯关掉之后还在读书,即使他在黑漆漆的房间里,也没有停止阅读。他是怎么做到的?(注意:他读的不是电子书)

②两对母女一同钓鱼。她们钓上了一条大鱼、一条小鱼和一条肥壮的鱼。她们只钓上了三条鱼,却做到了每个人都钓上了自己的那条鱼,她们是如何做到的?

③小明和小红是同父同母所生的,而且出生于同年同月同日,却不是双胞胎。这怎么解释?

这是某杂志中用于调查的题目,研究人员发现,每道题答对的人数都不到答这道题总人数的一半。

这些谜题之所以难,是因为根据大多数人的惯性思维,上面每道题都显露出一个固定的图景:

①一个人凝视着书本;

②有四个女人;

③一对双胞胎,小明和小红。

当我们试着去寻找答案的时候,这些图景便限定了我们的思维框架,误导我们去理解谜题中的具体情境。

这些谜题的难度,不是因为我们不知道一些东西,而是因为我们太知道一些东西了,或者说,我们认为自己知道,而这些所谓的认识其实是错的。

文化批评家朱大可,曾在《圆桌派》中提到了一些小学语文老师的教学方式:

老师想告诉学生,春天来了,于是让学生说说,从窗外看到了什么?

学生说,看到了树上长出的新芽,看到了蓝天白云。

老师却说:错,标准答案是:看到了春天。

这个标准答案的确比较有诗意,但不能说学生看到的是错的。

老师否定了学生的回答,就是因为受困于自己的经验和思维定势,这种教学方法其实很不利于弹性思维的培养。

说回刚才的谜题。要找到答案,就必须抛弃这些先入为主的偏见

第一道题,那个人不需要灯也能阅读,因为他是盲人。

第二道题,她们只钓上来三条鱼,是因为两对母女只有三个人——一个女孩,她的妈妈,还有她的外祖母。

第三道题,小明和小红只是孩子中的一部分,他们不是双胞胎,而是三胞胎中的两个人。

你答对了几道题?

03

生活中的有些问题,我们知道如何解决,是因为我们曾经遇到过。

还有些新问题,我们也可以通过直接分析来解决。但有些问题我们绞尽脑汁也不得其解,就像上面的三道谜题一样。

如果你能采取新的视角,就能找到答案。

理论物理学家列纳徳·蒙洛迪诺在《弹性》一书中提到:认知的目的不是发现真理,而是找到方案。

假如朋友送您一幅画,想要挂在墙上,碰巧家里没有锤子,你准备怎么解决钉钉子的问题?

分析性思维的人会倾向于购买一把锤子,甚至借机购买一套家用工具箱,以备不时之需。

弹性思维的人则倾向于当下解决问题,他们崇尚“临时巧用法”,家里的锁头、大辞典,都可能成为钉钉子的临时工具。

不是说前者的思维就是错的,而是说后者的思维更有助于解决问题,毕竟这个社会更需要善于解决问题的人,问题解决了,才能推动社会的发展。

举一个身边熟悉的例子。

你是否发现,电影院里卖的爆米花,都是超大的一桶,而爆米花的销量也是有增无减。

其实最开始,这种“超大份”的营销模式是不被认可的。

麦当劳的创始人雷·克拉克曾表示,“如果人们想吃更多的薯条,他们会买上两份。”

那时候,企业普遍认为大包装等同于打折,这将拉低其档次、损害其形象。

但Balaban & Katz连锁剧院的高管戴维·沃勒斯坦则对这一观念提出了挑战。

为提高剧院爆米花等高利润产品的销售额,他尝试了各种传统的营销方式,比如买一送一、日场特价等,但均收效甚微。

有一天,他突然灵光乍现:顾客或许是怕别人认为自己太贪吃了,所以不愿意购买更多爆米花。

于是,他在影院推出了特大包装的爆米花,且效果喜人——爆米花的销量一路飙升,还带动了诸如可乐等其他食品的销量。

如今,由戴维·沃勒斯坦推出的的“大份包装”,已成为食品公司诱导人们消费的通用手段。

成功者往往就是属于那些能够打破固有思维框架,运用弹性思维解决问题的少数人。


04

弹性思维,有点类似跳出框架,剑走偏锋,出奇制胜的意思。但让人跳出传统思维框架并不容易。

《弹性》一书中提到了培养弹性思维的三个方法:

①让大脑放空

我们每个人似乎都有过这样的体验:苦思冥想一个问题,百思不得其解,把问题放一边,出去散散步,答案就出来了。

因为当我们远离外界产生的感官输入时,我们会开始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

此时,我们的弹性思维神经网络就会检索大脑的海量数据库,从过去存储的知识、记忆和感受中寻找线索,将一些我们通常联想不到的概念和我们平时认知不到的东西联系起来。

这就是为什么休息、做白日梦和进行其他安静的活动时,譬如散步,是产生一些想法的有力方式。

因此,如果我们想要锻炼弹性思维,就得对抗外界源源不断的干扰,留出一些时间,放空自己的大脑。

②让大脑筋疲力尽

这里说的精疲力竭,并不是苦思冥想一个问题,而是做一些烦琐的、需要集中精力的工作。比如处理电子表格、专业阅读和其他分析工作。

法国的一项研究发现,在开始思考具有挑战性的智力问题之前,让你的执行大脑精疲力竭,就可以释放你的弹性的潜力来更有效地完成任务。

这个研究结果给了我们一个启示:最好的思考时间,也许不是在我们清醒的时候,而是当我们感到“精疲力竭”时,此时我们的弹性思维能力达到最佳。

因此,在进行创造性工作之前,可以先集中精力做一些琐事。

现实生活中,如果已经存在一条路,我们都会走上去。

如果那条路是错的,我们常常还是会接受,因为我们已经熟悉了那条路,甚至不曾意识到还存在另一条路。

但在这个急速变化的时代,如果不能迅速意识到另一条路,在一条错误的道路上再怎么努力,都会被社会淘汰。

为了在这个急需“适应技能”的时代获得成功和幸福,我们需要一点弹性思维。

用传统思维把常规工作和生活处理好,用弹性思维寻找突破,如此,才能更从容地应对这个世界。

正如书中所说:“社会会奖励那些积极面对改变的人,也会惩罚那些固步自封的人。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