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大赏痛是成长首页投稿(暂停使用,暂停投稿)

想要成长,别忽视练习的力量

2016-04-30  本文已影响312人  药山
图片来自网络

我们的文化中一贯强调勤学苦练的重要性,记得我高中时候流行一副对联:

何物动人二月杏花八月桂,有谁催我三更灯火五更鸡

当了兵以后,虽然没有真的吃多少苦,但是“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这样的口号层出不穷。可以说练习其实在我们的文化习俗中一直不持异议的成为一个迈向成功的必由之路。但是我们的文化中有时过多强调了练习这个概念,而不去思考练习的具体方法以及技巧(甚至排斥技巧方法),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诌”,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强调的,其实都是重复的效果,而不仅仅是在强调“练习”的力量。对于练习这东西,其实也是如此,错误的练习以及不过脑子的练习,即便重复再多的时间也会让你无法进步更别提成功。很多时候,不动脑子的训练是为失败服务的,我们想要通过练习实现成功,首先要确保练习方法得当。我看过的这本《练习的力量》给我很多启发:

练习的秘诀

在职场上有这样一句话

你以为你有几年的工作经验,其实你一年经验用几年⋯⋯

当你不知道什么是正确的训练体系,或者你训练难度过高过低以至于和能力不匹配的时候,你就需要好好对练习这个关键词进行反思啦!

那么练习究竟需要注重哪些地方呢?有三条关键的成功密码:

有人从小学时代就喜欢打篮球,天天打,但一遇上经过一两年训练的专业球员就被虐的满地找牙,这就是练习不得法的后果。兴趣爱好者和专业主义者相比较,没准兴趣爱好者投入的时间和精力并不比专业选手少,但效果往往天差地别,其根本原因就在于这三条没做好。他们可能急于求成,一股脑的练习整套环节,结果每个环节都没有得到深入的挖掘。他们可能要么好高骛远的设置了很高的难度,要么干脆就很低端的躺在舒适区不动弹,导致自己难以寸进。他们可能练得很多但并不标准,结果养成“野路子”,难以登堂入室上大台面……

我们中学时代学过欧阳修的一篇文章叫做《卖油翁》的,把优秀的射手和打油的老翁相提并论,得出一个:

无他,唯手熟尔

这样的结论。这篇文章在课堂上当然是教给大家熟能生巧的道理,而且提倡大家勤学苦练才能有所成就。只是我们在选定练习目标的时候,必须把自己的精力和时间投资在对自己来说更有价值的练习上来,如果练习的对象并非自己志趣所在,也不是极富价值的领域,那么,一个成为熟手的卖油翁,不过打酱油的时候比五岁的孩子快一点儿而已,但一个百发百中的射手,在战场上可能就会成为建功立业的飞将军。
因此,在练习之前,一定要做好盘算,确定好领域,然后才去合适的练习方式去不断提升。

区分专项训练和实战演练

练习其实有两种:刻意训练和实战演练。这两个练习在方法上大相迳庭,但都非常的重要。

在我们身边,比较典型的同时刻意训练和实战演练的例子应该就是中学、大学伊始的军训。在大太阳底下站军姿,然后基本队列和正步走一步一动练习,踢出去的脚要求一样高,做不好还会被单兵操练……(说多了全是泪啊!/(ㄒoㄒ)/~~)而临近会操的最后时刻,总会有几次“彩排”,一个完整的流程拉一遍,再根据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反复训练甚至“单兵操练”…… 前者让你一心一意练习单项技能,后者综合拷问准备情况和应变能力。专项训练应当宁多勿少,实战演练应当宁精勿滥。大学生军训时候的分列式正步走远远不如大阅兵的战士们来的漂亮,不是他们实战演练比战士们少,而是刻意训练上的时间少太多。

如何练习

知道练习的秘诀并不等于能够有效的练习,因为有效的练习分成六个不同的法则:

提炼技能
专项练习
设置名称

整合技能
制定计划
利用时间

两脚跟靠拢并齐,两脚尖向外分开约60度;两腿挺直;小腹微收,自然挺胸;上体正直,微向前倾;两肩要平,稍向后张;两臂自然下垂,手指并拢自然微屈,拇指尖贴于食指的第二关节,中指贴于裤缝;头要正,颈要直,口要闭,下颌微收,两眼向前平视。

在很多领域,都有他自己的专用名词,比如瑜伽中的冥想,健身中的平板支撑,项目管理中的复盘等等,都是如此。
目的就是为了高度概括,节约时间

计划必须具体量化
计划必须充分细化
计划必须考虑变化

练习有两个天敌,那就是恐惧和自满。因为恐惧失败而止步不前,因为自满而固步自封。我们强调练习的力量、方法和技巧,就是为了想要建立一种练习文化,克服自己恐惧和自满的心理障碍,建立一个勤于练习、乐于练习的良好环境。让自己不断得到提高,通过10000小时的刻意练习,让自己真正成为“天才”。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