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那个“看上去”很努力的人吗?
01
一位美丽,优雅,富裕的女士,成功地经营着一家连锁的水疗和健康中心。表面上看,她拥有一切,可是,她却不快乐。
她说她是一个努力工作的人,这个角色从她小时候就开始了,当时她父亲抨击她懒惰。她将这个事压抑下来,创造了一个她父亲认同的角色。在求学和往后的职业生涯中,这个角色带给她财富与物质上的成功。
不过,在所有成功底下其实埋藏着一个童年的创伤,根源在于她认为自己只有扮演努力者的角色才能让她的父亲高兴。所以她每天会花8小时来思考,如何结束这份事业,唯一担心的是对儿子会造成影响。
02
看到这位女士的经历,我突然想到了我,我似乎也从小扮演者努力者的角色。
从小父母就教育我要听话,要努力,似乎做到这两点就是父母眼中的好宝贝。我一直是,不记得有多少叛逆的时刻。唯独到了大学,我坚持不考研,坚持不考公务员,才开始有了自己的小小想法。
做努力的人,从小学到高中一直都比较受打击,因为我很努力,成绩却没有拔尖过,直到大学,因为大家没有我努力,所以我才经常考第一,第二。
在工作生活中,我似乎也一直扮演着努力者的角色,我惶恐的是我这段时间没有努力,没有成果,这让我很痛苦。
因为要一直保持努力的感觉,所以我买了很多课程和书在学习,有一个数据:
2017年3月,“得到”创始人罗振宇披露,“得到”总用户数为558.48万,日均活跃用户数为45.45万,专栏日打开率为29.3%。也就是说,学习者虽然花了钱,但每天听课的占比不到三成。“喜马拉雅”等平台的公开数据则也显示,付费用户的打开率和播放率都在大幅下降。花钱买了却不听的大有人在,且这一类人数的比例在持续上升。——《这样读书就够了》
看来,很多人跟我一样,都在忙着做一个“努力的人”。
03
做一个“努力的人”,这似乎成了一个角色,而不是实质。
有多少课,买过以后没听过。
有多少课,听过以后没做过笔记。
有多少课,做了笔记也没真正用过一次。
有多少课,用过一次就扔了,而没有持续践行,让他改变自己的生活。
课是如此,书是如此,每天刷来刷去看到的几十篇文章如此。
我们似乎只要成为一个很忙的人,很努力的人,就万事大吉了。其他的是能力的问题,没办法,听天由命。
04
但实际上,努力的背后是一种懒惰,是不愿面对真正失败的自我保护。
假努力并不能解决真问题。
说到底,我们为什么要努力呢?
内心那个真正想努力的原始动力在哪里?
如果没有那个内心真正的认同和渴望,努力又有什么用呢?
说到这,再来说说开头的那位女士的故事:
她放下心里那个“不得不努力”的念头,改用选择的态度对待工作:我选择努力工作,因为我真的看到了这份事业对别人的改变,我看到了自己的价值。
因为这份愿望发自内心而不是角色的“不得不”。所以,从那时候起,她可以基于正当的理由努力工作,对自己的成就感到美好,并且开始享受人生以及与儿子一起分享,而不是整天独自思索要如何放弃这一切。
努力是为了什么?
也许有的人已经有答案了,也许有的人用一生的时间在寻找这个答案。
愿我们不要放弃寻找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