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课前,你该了解什么是有效学习!
说到补课,几乎所有人想到的是学习不好,但是对待学习,人们却有两个误区:一、成绩的片面性;二、教育的单一性。
一、成绩的片面性
包括家长、教师在内的大部分人看到成绩首先想到的学习——成绩好学习好,学习差成绩差,然而事实情况却是学习成绩不只是学习效果的反映,还是孩子一段时间内心理状态的体现。
1、学习效果
影响学习效果的因素有三个:学生和教师的配合程度、学生的学习通道、学生的学习习惯。
1)、学生和教师的配合程度
我们必须要承认,学生是独立的个体,这种独立体现在学生有自己的个性、思想、性格、气质……这些区别于教师的特征决定了教师和学生之间需要时间来磨合。教师需要足够的时间充分了解自己的学生,以制定符合学生特征的教学方法。学生需要足够的时间适应教师的风格,以保证信息传递的有效。这是教师能否教好学生、学生能否学好的基本条件。
2)、学生的学习习惯
很多家长都有这样的疑惑:学生小学时学习挺好,可是到了初中高中后,孩子的成绩下滑很厉害。造成这种现象的一大原因就是孩子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没有形成系统化学习。孩子取得的成绩完全是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而等到学习内容难度增加,需要深入思考时,孩子的聪明才智却无法匹配这些内容。所以孩子成绩开始下滑,孩子开始变得平庸。
3)、学生的学习通道
学习通道其实也就是信息接受通道,这与孩子从小成长的环境有关。有些孩子是视觉型的,他们通过看就能吸收大部分知识;有些孩子是听觉型的,他们接收信息主要靠听;有些孩子是触觉型的,他们需要亲身实践才能有效掌握信息。
与传统教学相比,现下的教学日趋完善,但要完全适应每一个学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了解孩子,发现孩子的特性,以便更好的教育孩子。
2、心理状态
世间的任何一种现象都不是单独存在的,而是由其他因素共同决定形成的。孩子的心理状态也是如此,家庭环境可以影响孩子的心理状态,师生关系也可以,生生关系也可以,而且孩子在心理方面显得更敏感。
1)、家庭环境
家庭环境决定孩子的人生。在人的一生中,有三种感觉——价值感、安全感、归属感——是不可或缺的,这三种感觉的培养,都与家庭息息相关。
价值感决定了人们在寻求关注的过程中采用的方式。有些孩子寻求关注时会让自己的行为符合社会大众规范,有些孩子则会追求与众不同。前一种孩子很容易成为学校里的好学生,后一种孩子在学习上不太用心,调皮捣蛋却总少不了他们。
那些调皮捣蛋的孩子真的不愿意学习吗?显然不是,只是孩子在寻求外界关注时用错了方法。而孩子之所以用错方法,根本原因在于家庭,在于家庭给了孩子不恰当的关注——娇惯溺爱或者忽略打压,这两种对待孩子的方式都会使孩子的价值感游离于社会标准之外,使孩子的行为与社会格格不入。在这种情况下,孩子在用一种不恰当的价值感指导自己的行为,因此而产生的结果自然也是不恰当的。
安全感决定孩子应对结果的方式。安全感充足的孩子责任感更强,因此更愿意挑战新事物。而安全感不足的孩子总是在为结果找借口,逃避责任。这倒不是说这些孩子不愿意承担责任,只是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要求太高太严,总是苛责孩子。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既体会不到价值感,也体会不到安全感。孩子为了逃避处罚,要么是事前找借口,要么是事后撒谎。总之,导致结果不理想的因素都是自身之外的。
学习上也不例外。考前生病失眠,考中抄袭、不断修改答案,考后改分数都是孩子安全感不足的表现。这类孩子在归因时表面上是习惯找外界因素,却不愿意承认自己实力不足,本质是孩子害怕承担实力不足的结果。
归属感是决定孩子行为动机的重要因素。归属感强的孩子很容易将自己融入集体之中,进而为了集体荣誉自主自发的做好,反之,归属感不强的孩子则置身于集体之外,在他的内心里,他的行为及产生的结果只是他自己的事,与集体荣誉毫不相干。
当然,不能说这类孩子没有集体,只能说他认同的集体并不是大家公认的集体而已。因此,这些孩子会刻意的表现自己的特立独行,为了使自己看起来与众不同,他们会绞尽脑汁的让自己区别于他人,而花在学习上的时间和精力则相应减少。
因此,当孩子的成绩不理想或者孩子有不良行为时,家长首先应该从家庭内部找原因。
2)、师生关系
这是影响孩子学习成绩的直接因素。亲其师,信其道。在孩子心目中,教师应该是神圣的,是公平公正的,但是,如果教师在处理某些问题时有所偏袒,那么孩子就会怀疑教师,和教师的亲密关系也会大打折扣,教师教授的内容自然也会被孩子抵触。比如在处理学生矛盾时,有部分老师会凭直觉或者凭学生成绩来判断是非,甚至教师用自认为公平的方式——各打五十大板来“断案”。用这种方式,错误是难免的,自然师生之间的关系也会受影响。
3)、生生关系
孩子在学校里接触到的除了教师就是学生了,因此学生之间的关系也是构成学生社交体系的重要一环。在学校里,总有些学生会联合起来孤立某个学生,这个被孤立的学生在社交上受到挫折势必会影响该生的正常学习生活。
大部分的孩子面对这样的情况只有两种做法:同流合污或者奋起反抗。无论哪种做法,孩子都会分心去应付。如果这种情况不能得到及时排解,甚至愈演愈烈,孩子就会逐渐丧失学习信心,最终无心学习。
二、教育的单一性
很多家长教师对教育的认识只停留“教”上,而忽略了“育”,所以,当孩子的成绩不理想时,家长想到的是补课,教师想到的是分析试卷,讲授知识,教解题技巧。真正的老师关注的是学生,包括学生的家庭情况、学生的在校情况、学生的交往、学生的兴趣爱好、学生性格气质……
因此,好的家长、好的老师既不是走在前面牵着孩子走,也不是走在后面推着孩子走,而是和孩子肩并肩,共同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