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被冤杀的大儒——王莽杀鲍宣
元寿二年(公元前1年),汉哀帝刘欣去世,堂弟中山王刘衎继位,此为汉平帝。这一年刘衎刚九岁,太皇太后王政君临朝,而实际上把持朝政的是王莽。
孝平王皇后,安汉公太傅大司马莽女也。平帝即位,年九岁,成帝母太皇太后称制,而莽秉政。——《汉书·卷九十七下·外戚传第六十七下》
唐代白居易有诗写道:“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此时的王莽,虽然还未篡位,但擅权专政,暗地里早已有阴谋篡夺帝位之心。
王莽指示各地罗织罪名,诛杀豪杰之士。一些对汉室忠诚但不依附自己的大臣,包括鲍宣等人,也被以各种理由陷害至死。
鲍宣字子都,渤海高城人。勤奋好学,精通经义,为一时名儒,文名著于当时。他曾几次任谏议大夫、司隶校尉,以直言著称。汉哀帝时,他多次上书皇帝,抨击时政。最著名的是“七亡”、“七死”之论。
七亡:
阴阳不和,水旱为灾,一亡也;
县官重责更赋租税,二亡也;
贪吏并公,受取不已,三亡也;
豪强大姓蚕食亡厌,四亡也;
苛吏徭役,失农桑时,五亡也;
部落鼓鸣,男女遮列,六亡也;
盗贼劫略,取民财物,七亡也。
七亡尚可,又有七死:
酷吏殴杀,一死也;
治狱深刻,二死也;
冤陷亡辜,三死也;
盗贼横发,四死也;
怨雠相残,五死也;
岁恶饥饿,六死也;
时气疾疫,七死也。
“民有七亡而无一得”,“民有七死而无一生”。汉哀帝没有理会他的上书,但也因为他是名儒,没有治他的罪。
王莽秉政后,元始三年(3年),有一个通缉犯陇西人辛兴,与鲍宣女婿许绀一起到鲍宣家拜访,吃了一顿饭就离开了,而鲍宣不知实情,受牵连被捕下狱,在狱中自杀而死。
平帝即位,王莽秉政,阴有篡国之心,乃风州郡以罪法案诛诸豪桀,及汉忠直臣不附己者,宣及何武等皆死。时名捕陇西辛兴,兴与宣女婿许绀俱过宣,一饭去,宣不知情,坐系狱,自杀。——《汉书·王贡两龚鲍传》
汉律规定,与罪犯来往三天以上,即以“知情”连坐,如果“不知情”,则不应连坐。这里鲍宣显然被蓄意陷害而死。
王莽不但诛杀异己,对其亲属也要赶尽杀绝。都尉路平意图加害鲍宣之儿子鲍永,幸得太守苟谏保护,才幸免于难。路平只好将鲍永的弟弟鲍升关押起来,这时苟谏已死,多亏了继任的太守赵兴将鲍升放出来。
(鲍永)初为郡功曹。莽以宣不附己,欲灭其子孙。都尉路平承望风旨,规欲害永。太守苟谏拥护,召以为吏,常置府中。永因数为谏陈兴复汉室,翦灭篡逆之策。谏每戒永曰:“君长几事不密,祸倚人门。”永感其言。及谏卒,自送丧归扶风。路平遂收永弟升。太守赵兴到,闻乃叹曰:“我受汉茅土,不能立节,而鲍宣死之,岂可害其子也!”敕县出升,复署永功曹。——《后汉书·申屠刚鲍永郅恽列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