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不了大学也有好人生
先给大家讲一个我的见闻,在去年十一期间,我和老公带着孩子,去天水旅游,有一天,我们在伏羲庙附近闲逛,我身旁一对母子的对话,让我印象特别深刻,这个男孩子看上去16、17岁的样子,他对妈妈说:“妈妈,我想上厕所。”刚开始,妈妈没说话,男孩又说了一次:“妈妈,我想上厕所。”妈妈接过话:“你去上呀!”男孩说:“我不知道厕所在哪儿。”妈妈又说:“你去找人问问。”儿子腼腆地说:“这怎么问呀?”于是,妈妈索性钻进路边的一家餐厅,去帮着儿子问,然后出来告诉他,男孩这才急急忙忙去解决生理问题。
我当时听着男孩子说这些话,真的感到很意外,1米8几的大小伙儿了,都快要被尿憋坏了,竟然不知道在公共场所该用什么方法才能找到洗手间。
一、不具备上大学能力的表现。
《自驱型成长》这本书的作者认为,还没有发展出适应新环境所需要的一些基本技能的的孩子,是不具备上大学的能力的。具体从以下三个方面判断。
第一、孩子能否独立生活。
如果孩子被过分庇护,连自己的袜子都不会洗,他不会知道怎样照顾自己,怎么能在一个不受管制的环境中独立生活呢?我们在开头说的案例中的男孩显然也是缺乏生活自理能力。
书中还举了个例子,一个孩子连什么是笊篱都不知道,作者奈得解释说,“就像个漏勺一样。”但这个孩子听了,还是何茫然地望着奈得,他再进一步解释说,比如你做了意大利面,做完之后,就把面放在这个笊篱里,水就能沥走了。笊篱就是个金属做的有洞洞的东西。后来,这个孩子上大学也不顺利,碰到什么不顺心的事,会把自己的失败归咎于别人,再后来,因为考试不及格被勒令退学了。
第二、孩子是不是足够了解TA自己。包括他知道不知道自己的到底喜欢什么,自己的优势是什么,不足是什么,有没有具备完成大学作业需要的学术技能。
还有,他自己到底想要什么,学习的劲头足不足?知道怎样的解压方式最适合自己?会不会被各种诱惑所左右,自己大学期间到底要拿到什么结果等等,需要对自己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第三、能不能处理好复杂的人际关系,是不是具备发展友谊的能力。
这些都可以作为参考,看孩子是否不欠火候,到了该上大学的时候了。
二、为什么很多孩子不具备上大学的能力?有五个主要个原因:
第一、学业压力大。孩子们在初高中阶,尤其高中阶段,整天忙得昏天黑地,忙着上课、做作业、应对考试,参加课外活动,无暇顾及事关最基本的生存能力的这些事情,看来,这点上,美国和中国也是很相似的。
第二、父母们认为孩子只要好好学习就可以了,其他一切都不用管,考个好学校才是关键,于是就连力所能及的事情都不让孩子自己干,习惯性地为孩子包办代替。
第三、可能缺乏必备的学术技能,
第四、没有良好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调节技能。比如,看着很多同学都选这门课,便不顾自己的实际情况就忙目地跟风。也不能很好地调节自己的情绪,能量很低。
第五、可能为了高考,筋疲力竭,到了大学,没有后劲儿,学不动了。
第三、孩子一直在父母的监督之下生活了十几年,听惯了提醒、唠叨、限制,一旦这些都没了,孩子的生活会陷入混乱。
三、如果你的孩子还没准备好上大学,该怎么办?
有的父母说,哎呀,我看我的孩子还没准备好上大学,这些能力都不具备。那怎么办才好,作者在书中也给出的方法,叫“间隔年”,就是说孩子不必高中毕业马上上大学,孩子在不同的年龄段会有不同的成长爆发点,比如,有的孩子上高一,打篮球的技术不是很高,但是到了高三,就成一个主力队员,投篮高手了。
作者建议让孩子最想上学的时候再去上大学,间隔年期间,让孩子去当兵、去旅行、去打工,去为社区服务,去研究自己喜欢的领域,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社会经验后,再回到大学去上学,这样上学的动力更强,目标和意义也会更清晰。
我老公跟我讲过,他到高三的时候,不愿意上学,整天缠着爸爸要去上班,他爸爸实在没办法,也就同意了,就给我老公找了一个建筑工地搬砖和扛建筑材料的工作,一个月后,我老公又找到他爸爸说,他要上学,不上班了,于是开始认真学习,备战高考,最后考上了大学。
现阶段,我们国家的高校招生又回归到了双轨制,大学教育将成为精英教育,意味着很多的孩子可能考不上自己心仪的大学,也有更多的孩子压根上不了大学。
作为父母,我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希望他们都能考上好大学,有份好工作,学校为了提高升学率,也一路给孩子们施压,所以,会听到很多打引号的“至理名言”,“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为了明天人上人,哪怕今天累成狗”。
但是,如果人的神经始终紧绷这,恐怕有一天就绷断了,在一切事情上格外迈力,会让人多么紧张?劲也就使完了,而能量是需要积蓄,并且,还会有别人比我们的孩子做得更好,Ta也不是最出色的那一个,对不对?
四、替代路线。
那如果我们的孩子,甚至更多的孩子考不上大学,没有取得世俗意义上的成功,又该怎么办?难倒就不配活吗?当然不是。
作者提出了替代路线,不这么干,还能那么干。就是条条大道通罗马,可以通往幸福美好。
一、成功没有统一的标准。对成功之路的刻板看法,会招致不必要的压力感,焦虑感和心理问题,如果孩子们认为自己不是拔尖的好学生,就会成为窝囊废,我们要告诉孩子的是:我们成功是因为我们愿意在自己好接受,又愿意投身于其中的事物上足够努力,能力并不能简单地用成绩去衡量,再说了,大多数成功人士也都不是科科高分的优等生。据说,马云有一次数学还考了19分呢。
二、多样性的美德
生物多样性是健康的生态系统的标志,同样,我们的社会大系统顺利运转,我们需要各行各业的人才,我们不仅需要科学家、军人、需要企业家,需要官员,我们也需要外卖哥、厨师、园艺师等各种能工巧匠。
爱因斯坦曾说过,“如果你拿爬树的能力去评价一条鱼,那么它这一生都会认为自己一无是处。”
我一个同事的表弟,高中没毕业,上不下去学了,结果去干销售,干的不错,后来又去了一家名车行做销售,做成了区域销售冠军,现在在给大学的员工做培训。我们要告诉孩子,在你感兴趣对的领域够聪明,就可以了。
三、拥抱不确定性。
随着新技术的发展和人工智能的兴起,没人能预测5~10年后什么样的工种会消失,什么样的工种又会悄然兴起。新的技能又需要新的教育方式,如果很多孩子没法上大学,没法顺利完成大学学业,也没关系,并不意味着不能拥有美好的生活。但是,我们需要帮助孩子拥有掌控感,就是“我能搞定”的一份笃定,在自己喜欢的事情上,不断探索和钻研,成为这一领域的专家。
最后,我们用书上的一句话,来结束今天的领读:“与生俱来的天赋若能和个人的激情加以融合,就会迸发出影响生活和工作的魔力。”
上不了大学,也会有好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