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汪春香》
在齐齐老师的微刊部编辑工作群里,都算上也就是七八个人吧。在那些人里面有且只有我是男的,其他的都是女士们。我干的活儿很简单,照齐齐老师的安排来说,就是让我帮忙把她选中的文章里头的错别字儿挑出来,假如人家文章里面确实有的话。齐氏微刊编辑部传递给我最直观的感受就是“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其实如果说得更精确一点儿,编辑部通常都是整天静悄悄的,绝不是仅限于黎明而已哦。
微刊编辑部里面有一位出生于上世纪六十年代的“雪梅”大姐,她名叫汪春香,比我大着好几岁呢。她是安徽省枞阳县人,也是齐齐老师的老乡。这位老大姐给我的直观印象是淳朴厚道又低调,在编辑部的工作群里鲜少发声。记得大约在我被齐老师最初拉到群里的时候吧,好像这位面容微胖蔼然可亲的汪大姐曾用文字对我说过一句客气话,大意是讲她本人作为齐齐老师的老乡,对我能进群里给齐老师帮忙表示感谢。至于我当时到底是如何回应那位德高望重的汪大姐的,现在连我自己也记不太清了,因为平常虽然是同在一个七八个人的小群里,沟通也实在是太少太少啦。微刊编辑部工作群对于汪大姐来说简直就是“曹营”一般,老大姐平日在群里就如同是三国的“徐庶”进了曹营似的——基本上她老人家就安于寂寞,三缄其口,一言不发。
我对雪梅大姐惟一的了解途径就是通过看了她前些日子发在群里的一篇文章,其大致内容写得是她和齐齐老师姐妹几个从相识到相知的过程里所发生的故事。汪大姐自述她本人从小就热爱文学,并且几十年如一日地坚持着读书和写作。她曾以非常谦逊的笔触发表过一篇文字很长的网文,内容是回顾了她与齐老师的相遇,彼此了解熟悉后汪大姐就报名参加了齐老师的读写培训营。她对齐齐老师本人这个安徽小老乡的非凡经历和写作上卓越才华感到心悦诚服,她那篇文章的题目大意就是“六十年代的她却成了八十年代齐老师的学生”。在那篇文章的字里行间都焕发着汪大姐谦逊好学、乐观淳朴的人格魅力。
汪大姐有个自己发布文章的公众号叫“雪梅姐在上海”,我曾在偶尔空闲时间里拜读过她写的图文并茂的文章,从她的文字里能让我读出典雅厚重的文化底蕴来。其中有一文章里汪大姐写了她们一家人于今年国庆长假期间的某天,兄弟姐妹几家人从四面八方赶到老家欢聚在一起,带上他们精神矍铄的老父亲其乐融融地来了一次自驾登山游,他们兄弟姐妹几家人的亲密团结的氛围和浓浓亲情与孝心着实令人感动!
除了喜欢读书和写作以外,雪梅大姐还比较喜欢唱她故乡安徽的黄梅戏。嗨呀,其实何止是她一个人喜欢哩?我甚至觉得全国人民至少能有一半儿以上会喜欢欣赏黄梅戏的吧。那荡气回肠的曲调儿,优美动人的戏文,柔婉动听的唱腔,无一不让人陶醉着迷哦!在小视频里面,我就荣幸地欣赏到了雪梅大姐对部分黄梅戏选段儿地倾情演唱,一板一眼,声调儿深情而宛转动人。但无论是汪大姐唱什么段子,在我耳边回旋着的仿佛一直都是自己那几句耳熟能详的老戏文——“树上的鸟儿成双对,绿水青山带笑颜。随手摘下花一朵,我与娘子戴发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