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试造火箭,入职拧螺丝”现象,背后对求职面试有哪些启发?

2022-11-13  本文已影响0人  职业规划师郑凯

最近在网上看到一个段子,可以很形象的用“造火箭”和“拧螺丝”来描述2022年的求职市场现状:

HR:看简历,以为能造火箭,招进来发现螺丝都不会拧

求职者:看公司招聘要求和面试,以为这个岗位是造火箭的,没想到进去以后是拧螺丝的

大龄求职者 :以前我都是造火箭的,现在连拧螺丝都没人要我

用人部门:我要一个拧螺丝的,必须要有二十年造火箭经验,年龄三十岁以下

今天我们从求职者的角度来分析下,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站在公司的角度:

1、摸清求职者的能力边界和上限,储备人才。

大公司的面试喜欢考察眼界、逻辑、思想和思考能力,而小公司喜欢和求职者死磕一个知识点或者一个问题。但这些考察点可能短时间在岗位并用不上,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在浪费时间,实际情况是为未来做储备,提前了解清楚求职者的潜力,探索求职者的能力峰值。

2、岗位竞争强烈,只有抬高面试问题难度,才能筛选人才

3、故意夸大岗位价值,打击求职者,以获得薪资议价权

4、包装公司,吸引人才,优质求职者,一看岗位职责写的简简单单,好无亮点,甚至简历都不会投一下,何谈面试

▏站在面试作用的角度:

面试主要考核思维和格局,而工作主要依靠执行力,再宏远和庞大的目标,细分下来的执行步骤,都是枯燥、单调、甚至重复的。

没有造火箭思维的人,是无法在繁杂的执行步骤中坚持下去,无法对工作保持积极和热情,因为他们看到的只是拧螺丝的环节,而看不到大的结构和层面,无法从宏观的角度和维度去看待这些繁琐细节的重要性,以及它们积累下来所带来的质变。

所以,面对这种现象,我们不能怪面试官,只能透过这些分析,想想在求职面试中去怎样充分展现自己优秀的一面?

至于怎么写简历和准备面试提问回答的实操应用,在之前的音频中有大量的分享。

今天着重分享下在以上两种角度下,有哪些思维上的升级和认知上的提升?

1、既然公司也在包装和夸大,那求职者,也要适度的包装。

大多数都懂得这个道理,但我看完很多简历后,发现简历的重点包装错了。

你简历模板弄得那么花里胡哨干什么,又是这图标,那图形的,五颜六色,给人一种华而不实的感觉。

简历模板只要用招聘网站导出来的PDF或者word版本即可,我看过所有年薪50万以上的人简历都很简约。

还有内容的包装,要追求深度而不是广度。

恨不得把做的每项工作都写上去,我看过写的最多的有22条,从写制度、组织会议到给领导买东西,都写上了。

其实在HR的眼里,工作描述6~8条即可,写的越多,证明你做的越不精,越像打杂的。

这6~8条不是你想写什么就是什么,要根据目标公司的岗位职责来,一条条去梳理,没有的也得想办法去往上凑,而且不要仅仅写负责了什么,要写工作成果和业绩,让HR一看到简历就有一种画面感。

2、面试的回答思维要升级,以面带点

每个人的工作岗位只处于公司运作环节中的一个,最多两个,为什么社会上那种做到公司高管的人更容易创业成功呢?

资金和人脉是外显因素,更重要的内显因素是他能站在公司运作的全貌上去了解,知道整个运行的流程,加上从一步步晋升起来的,甚至每个岗位的底层逻辑都一清二楚。

所以,面对真相,我们要多问几个为什么?

这样才能越来越接近底层,飘在海里浅层的鱼只能看到无边无际的蓝天,而游在深海的鱼能看到各种奇观壮景。

这个项目做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这些原因中哪些是公司层面的,哪些是个人层面的?

公司层面的干系人是哪些?

这些干系人分别运用了什么资源和哪些能力去做到的?

我个人在项目中的价值是什么?

我与其他项目成员的差距是什么?

如果让我单独操作这样一个项目,我成功的概率有到大?

还可以继续往下深挖……

面对问题,我们要适时的跳出来,看到全貌,不能以偏概全,坐井观天。

我的岗位处于公司运行的哪个环节?

这个环节最重要的指标是什么?

与我环节向相邻的环节是什么?

我如何更好的契合上下游?

依然如此,还可以继续往下深挖……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