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肥~一个胖子的自我救赎给小胖子的正能量

胖纸们关心的几个发胖答案,都在这里了

2016-10-27  本文已影响22人  基因空间

文 | 爱思考的咖啡猫

当下流行以瘦为美,

说起胖子很多人都是拒绝的!

因为身为胖子的我们,

会在生活中受到各种各样的优(歧)待(视)。

睡觉打呼噜时被投诉扰民;

朋友聚餐时经常被吐槽“我X,你这么胖就吃这么点?”

电梯超载时,大家会一致把关爱的目光投向你;

和颜值高的妹纸一起逛街,被认为是有钱…

作为胖纸一族,真是满满的血泪史啊。(据统计全球

有16亿成年人面临着超重,4亿人患有肥胖症。

在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率分别是

22.8%和7.1%,约2亿和6千余万人。)

为了解救身陷水深火热之中的胖纸,

善良的生物学霸们对人类为何发胖

已进行了前仆后继的研究,

发现肥胖不仅受后天环境影响,

先天的“肥胖基因”更是对成功成长

为一名胖子做出了重大贡献。

可以说一些小伙伴天生就有发展为胖纸的基因,

这里小编总结了下面几种“肥胖基因”。

01

#肥胖与父母的“肥胖基因”遗传有关#

研究人员发现,一个人的基因组成会

影响到此人消耗和储存能量的状况。

如果双亲中有一个肥胖,

则其子女肥胖的可能性有60%;

如果双亲都肥胖,则儿女肥胖的可能性高达90%。

研究人员还发现被收养的儿童体重情况与其亲生父母

相似而与养父母不似。对双胞胎的研究发现结果类似:

双胞胎体重相同的概率是非双胞胎亲兄弟的两倍,

这些发现证明了遗传在肥胖的可能性中的作用。

02

#肥胖与瘦身素ob基因缺陷有关#

什么是瘦身素呢?

生物学霸们给出的通俗解释是:

它犹如一种食欲抑制剂,可以与脑部的食欲

调节化学物质和谐共处,

对其他组织没有任何不利影响,

然后最终受到这种化合物控制的

脂肪组织同样可以产生它,精确地反馈给机体。

当身体脂肪增多时,会刺激产生更多的这种物质,

促使进食减少,体重减轻。

而当脂肪减少时,情况正相反。

这种诱人的描述其实正与激素瘦身素的真实作用机制

相差无几,它在体内运作得很棒,至少在脑中是如此。

(瘦素受体(Ob-Rb)介导的信号通路在

能量代谢平衡调控中的功能)

研究人员发现,瘦身素的遗传编码处于

称为ob基因这一与肥胖相关的基因中。

ob 基因缺陷型老鼠不能在异常肥胖的

时候产生瘦身素,结果通常比正常的老鼠重3倍。

而相比较瘦的那只老鼠与它同样属于基因肥胖,

但因为人为注射瘦身素,所以可以保持较瘦体型。

研究人员发现这个研究结果同样适用于人类,

在那些营养针对肥胖的个体实验中,

ob基因缺陷与很多人身体发福密切相关。

03

#肥胖与FTO基因有关#

2007年国外科学家弗雷林发现,

在人类基因组中存在一种叫做 FTO

(Fat Massand Obesity Associated,

高脂肥胖相关基因) 的基因。

它的存在会使人对美食诱惑毫无抵抗力,

尤其是高热高脂类食物,还不容易产生饱腹感。

同时它还会影响人身体脂肪代谢,造成皮下脂肪集聚;

影响糖代谢,增加罹患糖尿病的风险,

运动减肥的效果变得很低。

(依赖于m6A去甲基化酶FTO的mRNAm6A修饰促

进外显子剪切增强子结合蛋白SRSF2对RNA

的结合能力,增加SRSF2靶基因的外显子保留。)

携带这种 “吃货基因型” 的人很难管住自己的嘴,

也不易迈开自己的腿。FTO基因与不同人群的

体重指数(BMI)的差异紧密相关。

携带一对FTO变异基因的成年人

比正常人体重平均多3公斤。

而携带一个FTO变异基因的人体重只增加1.5公斤。

FTO与肥胖的密切联系已在包括儿童和成年人在内,

多个人群中进行的15个全基因组相关研究中得到证实。

另有两组针对中国人群研究的数据还没有定论。

(肥胖相关基因FTO主要作用底物是RNA中的6甲基腺嘌呤)

其中一项研究表明,在中国人群中FTO的

遗传变异与肥胖及体重指数(BMI)紧密相关。

尽管FTO遗传变异的机率在中国人群中相对较低,

但变异对中国人群体重的影响

与欧洲人群相比并无异处。

从上面的分析看来,我们能否成为胖纸

在一定程度上,冥冥中就早有安排了,

想想就觉得有点吓人!

不过这里,小编除了祝福

那些没成为胖子的朋友,好身材继续保持;

也祝愿那些在减肥道路上前行的胖纸们继续

加油,早日瘦成一道闪电,

么么哒!

基因空间热荐

更多行业资讯及头脑风暴,请在公众号内回复“1”获取基因空间交流群入群方式(添加后台奇奇助手,审核成功后会第一时间拉您入群)。

【基因+互联网医疗】

【基因+医美】

【基因+保险】

【基因头条】公众号内点击阅读“基因头条”,实时获取行业资讯!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