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藏在探索和挑战里
6月份加入科技特训营。
这是已经办了3年的栏目。
主讲人是海银资本的王煜全。王老师学电信市场营销和战略咨询,为全球企业咨询公司Forst&Sulliva中国区的首席顾问。全球科技产业专家。意欲通过对接中美两国在科技制造方面的优势资源,互为补充实现双方获益。从美国驻中国领事馆临时代办方大伟口中的夸耀:国宝,我们能感知到他的专长和影响力。
我加入特训营的理由非常简单。因为在2018年左右买过美股,小赚了点。近几年纳斯达克IT巨头们一路高歌猛进。我却没有上到车,有点不甘心。希望通过学习掌握一些宏观信息,一些产业分析方法,去筛选或者偷懒直接买老师看好的企业,分享科技产业的红利。
我之前一直有疑问?为什么中国制造这么大规模,创新一直起不来。仿啊,买啊,投啊。简单粗暴点。原来的方法被别人防着,管控严格,仿不了,买不到,投了三五年也不会有效果。
比如5纳米光刻机,荷兰独领风骚,就是一座翻不过的山。
近些年华为被卡脖子,推出了备用芯片计划;电视鸿浩;手机麒麟;基带巴龙;PC/服务器鲲鹏;路由器凌霄;AI昇腾;5G天罡。事实是只能解决部分问题。
顶尖的科技及专利都在美国佬手里,芯片能够代点工分享点微博利润就算福利了。
为什么颠覆性科技产品频频出现在美国?卖肾买苹果,特斯拉已经是一哥还通过降价来扩展新能源车市场占有率,迟定一小时要延迟一个月交货。没有办法,消费者喜欢买单。精细,极致,简洁,新颖满足了所有的需求,比预期的还要好。接下来的AI;VR;AR;3D打印;智能大数据处理;机器人;元宇宙等等。三天不看报,像落后几个世纪的感觉。
这么多成打出现,为什么?
因为他是发达国家,对。
因为他汇集了全世界的精英人才,对。
看看留学生回国率就能之一二。如此密集的人才聚集必将产出高精尖的产品。人才生态齐整和长三角珠三角工业门类齐全一样一样的。要什么有什么立马实现。
有人得提出了,乔布斯,马斯克极难相处啊,要么脾气暴躁要么夸夸其谈。按中国企业家的标准,早就被吃瓜群众的口水淹没了。还有扎克伯格,去找风投时狂妄至极。现在风头正劲的Roblox,为了拿彼得蒂尔的投资,宁愿大一辍学也干。这么些怪咖不按常理出牌居然个个封神,咋就成为巨擘企业的呢?
归根结底,还是倡导的价值观不一样?
人的需求层次以马斯洛理论为标准,东西方一样:
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会认同;自我实现。这是成人社会的玩法。个人实现社会认同,进入自我实现阶段渐渐老去,以人的本性和家庭幸福去衡量,求稳是最佳选择,安享晚年。国人尤其如此,内敛,中庸,以安居乐业为终极目标。
这个时候,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都好,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没有了最近币圈17岁锤27岁的狠劲,当然体会不到早已过去的激情燃烧。
对世界充满惊奇的孩子们呢?
要辍学创业的大学生呢?
还保持着激情,被主流看做异类的梦想家呢?
除了生理需求;安全需求;他们还孜孜不倦的探索;他们还向前辈向自己发出挑战。
这也是需求,巨大的需求。
恰恰是我们不重视的环节。如国足,沿用计划经济那一套,临时抱佛脚归化,拿来就用。用废了再归化吗?没有整个社会认同踢球是一个好职业的改进,就不会有老师家长鼓励、支持孩子们大胆去探索去挑战,哪里能出现金字塔型生态,就算靠归化进入12强又如何。
大道至简,别人提倡探索挑战,包容多元,而我们在养乖孩子走科考的独木桥义无反顾。
大社会决定小行业。
每一颗种子撒下,都会开花结果。
不用提十年八年就可以弯道超车,要追赶是代际的距离。
未来在哪里?
你多看看孩子们喜欢什么,关心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