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天黑以后》究竟要表达什么
前天看完了村上春树的《天黑以后》,一部长篇小说,讲述了在冬天的东京,深夜11点到清晨6点之间发生的普通人的故事。
我没怎么读过村上春树的作品,不了解他的写作风格,只知道很多“文艺”男女都很推崇他,读他的书像是一种标签,一种符号,每年都有很多人为他没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抱屈。而我对于过于热门的东西通常会有点小小的拒绝心态。
最近两年怀着一探究竟的心理买了几本村上春树的书,看看能不能追上“文艺”的节奏。
《天黑以后》刚开始读起来觉得晦涩难懂,不是很吸引人,硬着头皮读下去方能感受到作者的写作结构与叙述的巧妙,两条平行线的写作结构,穿插了繁华都市里各式人等在深夜的故事,在黑夜的掩饰下,每个人都在隐藏着自己的秘密,但又袒露出最真实的心理历程及生活状态,视角独特,读来令人回味无穷。
第一条主线,熟睡的爱丽,以深睡来逃避生活的压力,表面的光鲜亮丽并不能给她带来安全感,她对自己的生活充满了恐惧,感觉到无边的孤独,她受到太多的束缚与压力,这一切都让她宁愿以沉睡不醒来逃避。
第二条主线,则是以爱丽的妹妹玛丽为线索,串起了黑夜里一个个都市人的故事,吹长号的高桥,情人旅馆的小薰与蟋蟀,被嫖客暴打的中国女孩,白天衣冠楚楚黑夜肆意肆虐的白川……每个人都在黑夜里撕下白天的伪装,展现出真实的自己,或者将自己内心怀有的不能示人的秘密袒露出来,直到白天来临,太阳升起,依旧将所有秘密隐蔽。
书中的人们不敢直面自己的痛苦,隐藏自己的真实情感,戴着虚假的面具应对生活,这不就是普罗大众的真实写照吗?
书中用高桥、白川的故事讲诉善恶的界限,善与恶之间并不存在一堵墙,人性中也不存在绝对的真实与虚假,那些无法与人言说的秘密,无论是否卑劣猥琐,都是一种存在,是生活另一面的悲怆,是复杂人性中的另一面真实。
村上春树在这篇小说里以上帝视角俯视芸芸众生,文字的描述存在很多隐喻,他的文笔非常有画面感,有点像王家卫的电影,很多细节值得反复揣摩,还是要多看几遍才能感受更多,读来意犹未尽。
书中的情人旅馆叫“阿尔法城”,来自于六十年代的法国电影《阿尔法城》,“在阿尔法城,哭泣流泪的人会遭到逮捕,被公开处死。在阿尔法城,不允许人们拥有深厚的感情,所以在那里没有爱情这种东西,也没有矛盾和irony,一切事情都用数学公式集中处理。”
阿尔伐城,是一座以“沉默,逻辑,安全,谨慎”为生活坐标的未来城市,人们表情木讷,生活思维受到严格控制,所谓人早已被称为“阿尔伐60”的超脑计算机完全统治。(让•吕克•戈达尔导演)
再读一遍小说,再看这部电影,在小说中、电影中找寻生活的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