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精进100天-day99软技能与青年成长

2023-12-26  本文已影响0人  果果可可

今年年中的时候,看到罗振宇的一句话,很受触动:35岁之前,我们可以是一个点,社会用硬技能来衡量我们,牢靠不牢靠,粗壮不粗壮。而35岁之后,我们必须从一个点,扩展成一张网,社会用软技能的标准衡量我们,有多少正向的影响力,能组织多少人,共赴协作。

软技能是我们人生中必将迎来的一次能力升级。针对自己的困惑和青年们的疑问,我自己开始研究这个“软技能”到底是什么。

说软技能前,先看“硬技能”。以前我们常听人说“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这都是说硬技能,硬技能标准明确、边界清晰,比如在咱们系统,懂安规、懂设备操作、会营销系统、会网络安全管理,这些都是硬技能。

再来看软技能,它是无形的,难以估量的能力。软技能的本质是跟人打交道、影响人的能力,如沟通、表达、写作、人际交往等等,是从不变的人性和万变的人情中把握这个世界的规律

软技能是与他人交流和合作的前提,是提升效率和团队发展的基础,是个人发展和职业晋升的关键,也是塑造个人形象和建立职业声誉的核心。

我将软技能主要分为思维力、写作力、沟通力、执行力这四个方面。通俗点说,就是遇事能思,坐下能写,站着能说,出去能干!

我们先来看第一个力——思维力。

思维的高度决定行为的效力。比较重要的是以下四个思维模型:

第一个是成长型思维。固定型和成长型两种思维模式,体现了我们在应对成功与失败、成绩与挑战时的两种基本心态。通过两种思维方式对比,告诉我们努力比才智更重要,通过努力可以改变能力。具有成长型思维的终身学习者,勇于迎接挑战,面对挫折永不放弃,智力和能力可以通过努力提高,在别人的批评和成功中获得自己的新知。

第二个是结构化思维。简单来说,就是面对难题,可以通过某种结构,把它拆解成一个个你能解决的小问题。它就是一种从“无序”到“有序”的思考过程。实践起来就是就是要时刻牢记“论、证、类、比”,思考要像一个金字塔,每一个层次的要点都必须是它下一个层次要点的总结概括,直到最后层级为事实数据为止。论,就是结论先行。证,就是以上统下。类,就是归类分组。比,就是逻辑递进。

第三个是决策思维。面对重大问题,我们常常要用到决策。决策,就是面对不容易判断优劣的几个选项,做出正确选择。两个东西价格差不多,你选择了质量好的那个,不叫决策。决策是在优势劣势相当的情况,拿主意。科学决策的“四步法”:第一步,列出选项,看清自己有哪些选项。第二步,分析选项,评估每个选项的优劣。第三步,做出选择,系统分析后择优录取。第四步,管理预期,应对决策后的不确定性。

第四个是逆向思维。著名的物理学家尼尔斯·玻尔有一句话经常被人引用:“一个深刻的真理的反面可能是另一个深刻的真理。”如果有一个貌似正确的答案摆在你面前,你有必要反过来想一想,有可能,这个答案其实是错的,反过来的答案才是对的。还有另一种可能,那就是:这个答案和反过来的答案都是深刻的真理!反向思维可以用对立式、互补式、因果式去思考。

我们来看第二个力——写作力。

今年我们举办了文稿大赛,很多获奖选手脱颖而出,被选拔借调到了各级机关从事文秘工作。我们开设了14天写作训练营,在开班仪式上我也给大家讲,写作是一趟孤独但丰盛的旅程。

体现三项意义:一是倒逼成长的加速器。今年我逼自己要写满100篇自我精进的文章,现在已经写到99篇了。要想坚持每天分享,就要每天抽一两个小时学习,并对某个话题深入思考一番,这就是倒逼自己成长。二是学习效果的检验器。写作过程中你会发现,想明白,才能写明白,进而给别人讲明白。所以,写作会逼着你思考、吸收、输出知识,数倍提高你的学习效果。三是个人品牌放大器。个人品牌简单来讲就是,技能定位加持续曝光,两者缺一不可。。拥有写作能力,就相当于你给自己安了一个喇叭,你可以时不时的喊一嗓子,亮亮相,让更多人注意到你,认可你,欣赏你,最终在同辈中脱颖而出。

提升三种能力:思维能力。写作首先需要有好奇心,习惯性追问事物的本质,洞察规律性和根本性问题,善于分析问题和认知问题,善于有逻辑、有条理地阐述一个问题,要全面、客观地看问题,避免片面性和主观随意性。研究能力。就是面对一个新事物、新课题的时候能够快速上手深入探究,并掌握概况的能力。好的文章应该具有学术性的特征,有系统性、有文本支撑、有严密的逻辑论证。输出能力。写作是门手艺,手艺最重要的是手感,手感的形成和保持源于持续地写。要有作品意识,凡从你这里出口的都要是自己心目中的精品。

写作三种思维:用户思维。就是心中有目标用户,并运用一些方法让你的内容有效抵达用户,并引起他们的思考或行动。说白了就是写给谁看的?他们有什么特点?你写的东西对他们有什么用?问完这些问题,再动笔开始写。建构思维。文章是建构的结果。公文写作者通常要以领导的站位写全局工作,可是我们不可能全方位了解所有专业工作,需要“身为兵位,胸为帅谋”,要有“非凡的理论勇气”去建构文章。模块化思维。写作实际就是一个管理学C语言,就是用通用的话语告诉别人你是如何做决策的过程。写文章就好比切西瓜,就是把一个大西瓜切成若干瓣,然后喂给用户的过程。

我们来看第三个力——沟通力。

工作中经常会遇到需要沟通的场景。需要给下级部署工作,需要给上级汇报成果,平级之间经常要协作。这之中沟通的好坏常常决定了事情的完成率和完成度。那到底什么是沟通?

也许你会说,我不善于表达,所以不会沟通。沟通其实不仅仅要会说话,更重要是具备一种“无限游戏”的思维。真正会沟通的人,是用无限游戏的观念,从经营人际关系、让人际关系可持续发展这个角度来看待沟通。本质是用“无限游戏”的方法来促进关系的可持续。

沟通有三个属性。第一是开放性。开放性体现一种包容接纳的态度,让别人觉得你很友好,多问开放性的问题,少问封闭性问题和反问句,会让沟通更顺畅。第二是目标感。就是所有的沟通都围绕目标展开,目标感让别人愿意帮你,这考验我们提方案的能力,可以准备出若干个围绕目标展开的方案,让别人无法拒绝。第三是建设性。能把沟通落到具体行动上,让你能把事儿干成。这需要你给对方一个可执行的最小化行动,不断给予反馈,最终达到沟通的目的。

最后说几个具体方法:一是学会倾听。倾听是让人获得更多信息的途径。在沟通前,务必要让对方多说,咱们多听,真正明白对方的意思,才能起到良好的沟通技巧。二是上个请教。沟通中要多给别人“打追光”,给别人留下展示的空间,让别人感受到被重视和被尊重。三是抓抓落实。所有的沟通最终都要落实到解决某一问题上,在完成上述倾听、请教等获取信息的工作后,最后要回归到落实目标上。

我们来看第四个力——执行力。

我们在面对“执行”时,会有很多的障碍。第一个敌人就是“拖延症”。deadline就像一个魔咒,非得拖到最后一刻交出任务,每天都在与各种最后期限赛跑,任务有时也越堆越多。第二大敌人是不分轻重缓急。我们常常忙于处理紧急但不重要的事,打个电话、回个邮件、贴个发票,一上午就过去了,那些棘手又重要的事总是被推后,做事常常缺少计划。第三大敌人是做事质量不高。满足于完成,但质量不高,更难形成特色亮点,缺乏深入思考,完成后急于出手,导致错误百出。

那如何提升自己的“执行力”呢?

一是高效学习。在开始做一件新的任务时,要抽点时间学习,磨刀不误砍柴工。首先向资料学,可以运用“听、想、变、用”四问学习法,充分找足相关文件制度,掌握基本技能。其次要向人学习,向这个领域你能找到最权威的人请教,他会告诉你一些实践中最重要的一些经验。最后要向实践学,边做边发现一些盲点,持续补充学习。

二是时间管理。基础的时间管理就是任务管理。你要分门别类地整理好你的待办事项,列出清单,给它们安排合适的时间。面对未来短期的任务,你要做到“适度承接”,不要超出自己的能力范围。面对长期的目标,一步一步做好规划,踏踏实实往前走。

三是强力推进。可以运用PDCA循环工作法,Plan(计划),明确“谁在什么时间之前做什么”。Do(行动),基于计划分解任务,设置时间限制,优先级清晰。Check(检查),按照时间节点每天检查完成进度。Act(处理),总结成功经验,制定相应标准。

四是结果导向。一定要树立结果导向型思维,以完成目标、达到结果为原则。行动步骤依据结果来制定,为结果而服务。不因过程的艰难而自我感动。

五是心态调节。在实践中不断磨砺自己的心态,提高抗压能力,减少执行中不必要的焦虑。重新定义失败,把失败看成一次学习、成长、提升的机会,不要过于苛责自己,不追求完美主义,完成大于完美,每次进步一点点。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