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知乎笔记
典型的学生思维
1. 单一性思维
因为xx,所以我就可以xx。
这其实是中国式父母和老师对于孩子的不正确引导。
小时候,就有以下言论
“只要你不努力读书,那你将来就跟他一样。”
“只要你考上大学,将来就轻松了。”
“只要你找到好工作,将来就轻松了。”
这种单一式思维简单粗暴,却极容易引发孩子去钻牛角尖。
他有句话说的很正确,“一个人的命运,既要靠自己的奋斗,更要考虑历史的进程。”
2. 认为自己的时间很廉价
很多时候,我们常常觉得这世间干嘛不玩呢,又不能赚钱。
实际上,时间对于我们是相当宝贵的。
在某宝或者某东上买东西,在质量相同的情况下,我常常花两三分钟大概比较一下各个商家的价格,不会刻意地去花时间买最廉价的商品,原因很简单,时间也是钱。除了在一线这种生活条件高得我不得不挤地铁的情况下,我现在在一个二线城市,一般去一个不太远的地方能打车就尽量打车,省下来的时间打会游戏,去吃个美食,或者看会书,或者写个约稿,也挺开心啊。
看看你的工作的时薪是多少,如果你花比时薪更便宜的钱买到时间(1h),那么能花钱买时间,就别拿时间换那点小钱。
3. 喜欢挂钩专业与职业,给自己的人生贴上标签。
常见的现象:我是市场营销,我将来一定要做销售。
我是中文系,那么我将来一定要找一份文字工作。
我是985毕业,我将来一定要到世界500强就业。
为自己的人生贴上标签,等于把自己放在桎梏之中,少了许许多多的可能性。
4. 以点代面,轻信盲动。
这实际上是心理学当中的“幸存者偏差”,即只看到经过筛选而产生的结果,然后大张旗鼓地对结果进行分析。而没有意识到筛选的过程,因此忽略了被筛选掉的关键信息和筛选过程对结果的影响。常见的这类“骗局”一样的误差有,读书无用论,老中医治病等。
以点代面的毛病,也许会发生在一些走的不够远爬的不够高的人身上。不过若是走过一个阶段,比如过了三十岁,说难听些你也许就会觉得二十岁的自己真TM傻逼了。到时整个人的眼光与襟抱都一概不同,不为别的,能望穿浮云,只缘居高而已。
5. 多元而不是孤立,开放而不是封闭
进入社会你会遇到各式各样的人,各式各样的价值观,但是你没有选择地只能做一个熔炉,除非你一辈子都只呆在科研机构,从不与人打交道。不过在这个社会的熔炉里,同时你也要准备好预防针,因为世界上没有什么去粗取精的好事,你与野兽搏斗,你也要避免自己成为野兽。你享受快乐和舒爽,你也要避免有一天陷入颓废和烂醉。在接受别人的意见和价值的同时,谨慎而小心地沿着你自己的路一直探索,直到尽头或者分岔时再去寻求帮助。但记住,没有折回来的路,只要目标在前,虽千万人吾往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