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劳的伯伯
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本文参与书香澜梦第34期“勤”专题活动。
在家乡那片巍峨的高山脚下,有一条小河从山上流淌了下来,一家小型发电站正在发着电,轰隆隆的声音打破了山中的宁静。
在电站不远处,有一家小型养牛场,那里面每天有个瘦弱的背影,来来回回地忙碌着,这个人就是我的伯伯。
伯伯已经70岁了,个头不高,头发稀疏,患有糖尿病多年但身体还算硬朗。每次我都会笑着跟伯伯说:“伯伯,这么大的年纪了,该歇歇了?”
伯伯笑起来脸上布满了皱纹,理直气壮地说道:“人不做事,天天坐着,还容易生病。”
这话虽说有道理,生命在于运动,但是我觉得没有必要这么累。
我不由地说:“种点菜就可以了,养牛,每天追到山上去,赶起不累吗?”
伯伯回答道:“现在养母牛好一点,不用每天赶出去,每年赚点钱,刚好给你哥哥他们一个人分一点。”
可怜天下父母心,一辈子都是在给孩子们做打算。
伯伯有两个儿子,都已经成家立业,家庭收入都很稳定,生活过的安枕无忧。这一切背后离不开伯伯的勤劳,给他们打下坚实的基础。
哥哥们读完书之后,到处给他们找工作,给孩子在城市里买房,出钱给他们买门面,给他们买车。而自己却是省吃俭用,每天过着艰苦朴素的生活。
外面的天空还是漆黑一片,才早上5点钟,伯伯就起床开始一天的生活了。
电站离家里还有3公里路,早上拿起几个馒头开始走路,打着手电筒,一路走30多分钟到达电站。
最先要准备的是牛吃的野草和玉米粉。玉米粉是现成的,野草要到山上去割。
天慢慢地亮了起来,走进漫山遍野的野草地,伯伯的身影早已淹没在其中,只看到野草在摇晃。伯伯拿着镰刀,弯着腰,一只手抓一大把,另一只手熟练地割下来,就跟割稻谷一样,把割好的放在一堆,用绳子捆绑在一起,拖到牛场中。
然后在这些野草切割成一小段一小段的,放入各个牛槽中。
看着这是简单的操作,时间却要耗费几个小时。做好之后,回家准备吃中饭。11点钟又准备回牛场了,下午还喊着伯母一起来帮忙,两人分工合作。
一个人到山上去放牛,一个人在牛场里搞卫生,不管是哪项工作,都是很辛苦的。伯母手里拿着一根棍子把牛从牛场里赶出来,在比较缓的山坡上,让牛停下来吃草,伯母就在一旁看着。
瘦骨嶙峋的伯伯还很有干劲,给牛场里的牛屎用铁锹铲在一块,用垃圾斗车拖出来。把每个隔开的牛栏,用自来水冲洗干净,日复一日,每天如此,像是养了一些宠物一般娇贵。
有时候两人的工作会互换一下,伯伯放牛,伯母打扫卫生。
夜幕开始降临,牛也陆续回栏,要是少了一头牛,那还得翻遍整座山去找。直到村里的人家灯火通明两人才回家,结束这一天的疲劳。
回到家,两人也是简单的粗茶淡饭,一碗青菜就打发了。
有时候伯伯还跟我开玩笑地说:“我和你伯母两个吃点青菜省钱又健康。”
但哥哥他们回家可就不一样了,杀鸡宰鸭,煮一大桌子菜。屋里种的菜,鸡下的蛋,都留给孩子们吃。
冬天到了,寒风刺骨,人们靠暖炉温暖整个冬天。可对于伯伯他们来说,暖炉也只是孩子们回来才用一下。平时两人晚上回到家,吃完饭之后,休息一下,就回到床上去了。这事也是伯母跟妈妈聊天的时候才知道的。
妈妈说:“这么冷的天,不烤火,人都会冷起感冒。”
伯母无奈地说道:“你哥哥讲,节约钱,在被子里暖和还不是一样。”
妈妈也就默不做声了。
伯伯常跟我们说的一句话:“不做就没有吃。”这句话我一直记在心里,这也许是他的座右铭。
这话糙理不糙,虽说勤奋不一定致富,但不行动,梦想就一直只是幻想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