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为什么育儿过程中,你那么爱焦虑吗
01
每个人的童年,都或多或少地留有遗憾。出于爱孩子的本能,我们总希望自己童年没有圆满的东西,能在孩子身上圆满,自己遭遇的遗憾,自己的孩子能够避开。
这种为了孩子好的意愿,常常让我们分不清自己和孩子的界限。
结果,我们的发心虽然是为孩子好,但最后因为强加了自己太多的经历色彩,导致我们做的事情实际上已经不是为了孩子了。
我在育儿的过程中,也不止一次地警醒意识到:“这是我对自己童年的情结,我却不小心投射到了孩子身上。”虽然这常常是一种后知后觉,但它还是让我处于了一种察觉状态,避免类似状态过于频繁地出现。
02
从小在姥姥家长大,一直接触的是十几口子人的大家庭。
我一方面是全家宠爱的孩子,另一方面也背负着很多本来不属于我的负担。比如,妈妈和舅舅吵架了,我会觉得是我的原因,姥姥和姥爷发生矛盾了,我也觉得是因为我……
为了被所有人爱,也对得起所有人的爱,我在很小的年龄就会去协调大家的关系。
当然,对于一个三四岁的孩子,是没有能量和方法去处理成人间的矛盾的,于是,我更多地是通过做个听话的孩子,在所有人面前都表现得乖巧懂事的方式来当“和事佬”。
多年后,当我学习了很多育儿知识,我将自己这些行为称为讨好。足以看出我对当年自己处境和行为的不接纳。
因为有了这样一个隐痛的按钮,我在育儿的过程中,很想培养他真实、率真的个性,而不是像我童年那样去讨好谁。
03
前不久,带儿子到去看望他爷爷奶奶。
牙牙学语的他,在爷爷家边玩边说:“爷爷家,爷爷家……”还时不时地跑去到爷爷奶奶面前扬起下巴甜甜地喊:“爷爷爷爷……奶奶奶奶……”爷爷奶奶乐得合不拢嘴,我的心里却不是滋味——这小家伙,不是在讨好爷爷奶奶吗?
这个想法的涌现,让我很不舒服——宝贝啊,妈妈最不想让你讨好谁,妈妈充分地陪伴你,满足你的安全感,就希望你坦坦荡荡,不需要在小小年龄讨好别人。
好在,我还是个觉察力蛮强的妈妈,我开始停留在自己心里涌现的不舒服上,并去感受它。我问自己:“你为什么不舒服?”
我听到自己说:“因为我觉得孩子在讨好爷爷奶奶。”
“为什么你觉得孩子在讨好爷爷奶奶?”
“因为我小时候经常用乖巧去讨好家里人。”
“哦!你是将孩子当成童年的自己了是吗?”
这个问题一出来,我的心里清澈了,对!此时此刻,孩子的行为就是按下了我心里敏感的按钮,我对自己童年的处境感到不舒服了,但却投射到了孩子身上。
于是,我对自己说:“孩子不是小时候的你,他的童年是属于他的,和你的童年是两回事。”
这么一想,我心里释然了。当再听到儿子甜甜地叫“爷爷奶奶”时,我的心里不再难受。而且,我能换一个角度感受到儿子对爷爷奶奶的情感,也能很骄傲地认为,儿子的行为是一种智慧和出色的生存智慧。是的,想让别人对自己友好,自己先对自己友好。这不是很智慧的行为吗?我的儿子适应力很棒呀!
因为接通了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我也对自己童年的行为释然了,那个停留在岁月深处的小女孩,此时此刻,也得到了我深深的拥抱和认同,她放松了,儿子也放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