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幼儿园的孩子

2019-06-14  本文已影响0人  大强随笔

安全感,是孩子一生的课题!

你是不是经常随身带着包包不肯放下?

你是不是经常翻对方的手机?

你是不是一个人的时候很独立,谈恋爱后就完全失去自我粘着对方?

恭喜你,你是个缺乏安全感的人。

那什么是安全感?

工作生活,平稳,心里情绪安定,有力量!

我自己棒棒哒,我所处的环境棒棒哒!

那些看起来非常无私的人,其实往往是最自私的。

因为,TA有更多的“权利”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要求别人。

安全感不足的表现:

依赖父母,逃避问题,不能接受批评

难以适应环境,朋友少,难以信任别人

控制欲强烈,情绪不安,家庭关系紧张

安全感的形成,

0-6岁是建立安全感的黄金时期,它需要抚养人的稳定,成长环境的稳定,无条件的爱与陪伴,积极的反馈!

安全感不足的孩子,长大之后很可能认为自己不够好,害怕亲密关系,不愿尝试新事物并可能抱有悲观的世界观!

那些行为会影响孩子的安全感?

0—6个月,我能活下去么?

6个月—3岁,我能做好我自己吗?

3岁—6岁,我足够好吗?

安全感源自家庭中的情感联结,我对父母的信任延伸到对其他人的信任,我对家庭的信任延伸到外在环境的信任。

爱自己,接纳自己,信任自己,感受到别人的信任,接纳和爱,安全感是在每一天的成长中一点一点积累起来的。

人设越完美,崩塌的时候就越彻底。

吵架:当着孩子的面吵架,动手

陪伴缺失:留守儿童

玩消失:不打招呼就消失

强迫分享:强迫孩子分享玩具,好吃的给别人,

                  擅自处理孩子的东西

吓唬:不听话,警察就把你带走

不亲密:不经常亲抱,肢体接触少

分离焦虑与依恋发展

儿童的三种依恋类型

安全型依恋:能与父母进行近/远距离的交往,不总在意父母是否在场,父母离开不会过度焦虑,回到身边,立即寻求与父母的亲近和安抚,并一起愉快的做游戏

回避型依恋:冷漠,很少关注父母的行为,在与不在影响不大,与父母互动较少

抵抗型依恋:父母离开时,极度痛苦,反抗,哭泣,悲伤程度高,但父母回到身旁,又想把父母推开,拒绝接触!

所以对孩子还是需要家长们多陪伴,多抱多亲多抚慰,多玩

分离焦虑

孩子与亲人分离引起的焦虑

不安或者不愉快的情绪反应

是幼儿成长过程中正确的心理现象

缓解方法:

培养动手能力和独立性

常带孩子外出,与人交往

提前参观,体验熟悉

找“好朋友”增进感情

家长控制自己的情绪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