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故事散文想法

你的朋友圈是三天可见吗?

2019-11-04  本文已影响0人  琉璃_抖音号123152669

    前几天出于工作上的需要,加了一个陌生人微信,加的时候顺手点开她的朋友圈,结果发现空白的页面上,显示着“朋友仅展示最近三天的朋友圈”。

    我默默地退了出来。是的,吃了闭门羹。但我也并没有觉得不愉快,因为这在我的预料之内。

    朋友圈设置三天可见的人越来越多了。

      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朋友圈已经不是一开始那个朋友圈。

    早期的朋友圈主打的是朋友之间的交流,陌生人根本不可能进入你的圈子。我们可以尽情地发自己想发的东西,有没有人点赞评论也没关系,反正大家看不出来。

      慢慢地越来越多人加进来。同事进来了,议论你的过去;亲戚进来了,对你指手画脚;小学同学进来了,说你变了个人。之后,连房产中介、卖保险、淘宝客服、装宽带和修空调的也都加进来了,任何人都可以成为你的好友。

    以前你的朋友圈是个要好的朋友才有机会进入的秘密花园,如今却成了对外开放的人民广场。

    我们的微信变得不再私密,朋友圈也不能发得无所顾忌。

      我们加的人越来越多,但是发朋友圈的次数却越来越少。

    每次发朋友圈都要思前顾后,这条能不能发,发了会不会被吐槽,会不会被说装逼,会不会影响我和别人的关系,会不会被哪个人拿去做连我自己都想象不到的事……每次都要考虑半天。

    于是,我们只得采取一些措施:分组可见吧,麻烦;屏蔽朋友圈吧,怕别人觉得我只针对他,半年可见吧,那和彻底公开也没太大区别,三天可见,也许就是相对完美的办法。

      所以,当我们把朋友圈设置三天可见的时候,我们真正在意的是什么?想发朋友圈但不想被窥探。三天可见,如同对外只开放一个小小出口,即可以满足自己分享的欲望又能拥有安全感和保护自己的隐私。这绝对不是为了有意保持神秘或装清高。微信现在更多时候是用来和陌生人社交,也许某个人换个头像,你就不知道是谁了。发出去的动态,你也不知道最终会被哪些人看到。

      想起我一朋友,长得挺漂亮的一个女生,经常有男生要加她微信,还是不好拒绝的那种,比如单位同事、新认识的人之类,这种时候她就会把朋友圈设为三天可见。让自己不感兴趣的人太了解自己总不是什么好事,但是同事之间,直接把人屏蔽了又显得太拒人于千里之外,还是得保持表面的和气。这多少算是对自己隐私的一种保护。

      无论是在日常生活、或者是工作上,我们总是得加一些人。我们可能只会沟通那么两三次,之后便不会再有过多联系,真的不想让他们过多的窥探自己的生活,这种时候设置三天可见真的能帮上大忙,让自己喘口气。

      2、过去的自己太傻逼。讲真,你敢看你半年之前的朋友圈吗?反正我是不敢。发些自以为很有见地,实则别人早已见惯的道理;转发些无聊的集赞活动,以为自己占了大便宜;晒些当时觉得美爆现在觉得丑爆,难怪没人点赞的自拍。问过几个朋友也都是觉得过去的自己太傻逼,“因为三天之前的我,没有现在的我美。”“因为三天之前,我爱的是另外一个人。”“因为三天前的动态,配不上今天的我。”其实说的就是,以前的我丑,我爱错人,我愚蠢。诸如此类的回答,让我明白,每个人都有个不太适合拿出来公之于众的过去。

      我们都有沮丧、冲动、意气用事的时候。谁都在朋友圈发过一些矫情的鸡汤、修过头的自拍、俗气的风景、模棱两可的情话。发出来的当下我们是享受的、自我认可的,甚至是自豪的。但有些东西就只在那一刻起作用,过后便变得无足轻重,甚至是让自己觉得尴尬、不适都有可能。

    我是一个在夜晚容易情感泛滥的人,常常在深夜变得脆弱、焦虑、迷茫,这种时候各种情绪感慨都会大爆发,不发出来都不行。

    可是醒来之后,或者过几天之后,等到情绪变得稳定,又觉得那时的自己怎么这么不堪一击,这么软弱无能,于是又偷偷地把动态删除掉。

    这种情况多起来之后,我就把朋友圈设置为三天可见,以减少别人回看我丑态的机会,仿佛三天过,过往的不堪也能随之消失殆尽。

3、怕被定义、贴标签、留下刻板印象。问过另一个朋友,她说最怕别人看了一遍她的朋友圈,就想轻易对她下定义。你用心维护和努力做到的一个美好自我形象,有时候在别人看来却是另类和怪异的存在。有一段时间,她在找工作,投了简历后,对方回复说加微信聊,结果聊了没几句,对方就说不合适。同事忍不住问为什么,对方说,你朋友圈发的东西不是泡酒吧,就是蹦迪,一堆红灯酒绿的照片,一看就不是会好好工作的人。同事看到这回复,一肚子火。后来,她就一直把朋友圈设为三天可见。

      开放最近三天,而不是彻底关闭,目的就是想告诉你,往事不要再提,我现在过得很好,我很乐意和你分享我当下的生活。

  分组太累,关闭又怕你误会,设置三天可见的用心良苦,你去好好体会。设置三天可见,让我们不用简单粗暴地关闭朋友圈,不用没完没了地删动态,在偶尔想要分享抑或宣泄的时候,还有一个地方可以去,这是我们留给自己最后的退路。

    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大,是从表达欲降低开始的,都练就了按时清空的本领,朋友圈仅三天可见,或者半年之内剩下三两条动态,越来越明白,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语人无二三,人类的悲喜并不相通,而好的朋友,从来都不需要热闹的假象,饿了就吃,困了就睡,丧了就充电,成长的标志之一,大概就是认真生活,不那么在意别人的看法吧。

      希望你可以被现实认可,因为大多数人并不在乎你的喜怒哀乐。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