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让我先问你三个问题
我们生活在一个好时代,物质的极大丰富和井然有序的外部环境,让我们不用再害怕饥荒和担忧人身安全得不到保障。在这个前提下,生活中常常会有这样的现象:有的人为了省几块钱可以排很长的队去买促销商品,有的人却在争分夺秒的追求自我实现,没日没夜的投入在工作中,并且情绪高昂。
为什么有些人随随便便就能赚1个亿当成一个小目标,有些人却压根没想过自己的时间能不能投入到更有价值的事情上,为什么人和人之间会有这么大的差别?
人们之间的差别,当然不仅仅是钱多钱少的事,而是认知上的差别。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说,人的需求像一个金字塔,从下往上分别是:底层的生理和安全需求,往上是爱、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求。
满足了底层的,就会有高层的需求。这是人类天性中的内在本质,我们也正是被这些需求驱动的。正如前面说的,物质的极大丰富和有井然有序的外部环境,让我们起码短时间内生理和安全的需求而担忧,这一点上大家都一样,基本上差不多。但是再高的,想要满足爱、尊重和自我实现,甚至是超越自我的需求,就有点难度了,这时候人和人之间的差距就出来了。
要满足更高的需求,实现更高的自我,你应该、甚至是必须,经常问自己这三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什么是你真正想要的?
第二个问题:这个社会上运行的基本规律有哪些?
第三个问题:怎样更快的达成你的目标?
一、你认不认识“真正的你”?
夜深人静的时候我们常常会想很多根本性的问题,自己过得开不开心?状态对不对?未来要过什么日子?这个就是另外一个自我,比较隐蔽的“更高的自我”,也是所谓的“真正的自我”,在那个时候会醒来,出现,和我们交谈。
这时候大概有这么三种情况:
有的人觉得虽然状态不是很对,但是也还可以接受,目前也没发现什么更好的办法,就先这样过吧。然后第二天一早起来就急急忙忙去上班,和人打交道去了,一整天下来昨晚得到的收获荡然无存,日子久了那个更高的自我出现的次数越来越少,他也告诉自己这辈子也就这样——他们没有很强烈的自我探寻意识,不知道的自己真正喜欢的是什么,也不知道真正的自己不喜欢什么,只是把日子过安稳了就好。
第二种情况,有的人强烈觉得自己状态不对,强烈的不满足于现状,他们常常会问自己这么一个问题“难道一辈子就这样过了?”,他们会记住这个感觉,积极的改变自己,寻找新的出路。有些行动派会快速的停止手头正在做的事,即使不知道未来的路要怎么走,他们也想给自己一段时间,想清楚了再做打算。我想那些抛弃在外人看来很好的工作,毅然“裸辞”的人,概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基于这个——他们有很强烈的“自我意识”,他们或许一时不知道自己真正喜欢的是什么,但是他们知道自己不喜欢的是什么,于是他们勇敢的做出改变。
第三种情况,有的人能洞悉自己的内心,经常与“更高的自我”对话,他们不以一时的利弊,而是以“真正的自我”订下的目标,来权衡自己当下的行为,实时修订调整。他们坚韧,他们无畏,他们也因此而变得与众不同——他们是一群想要活出“真正的自我”的人。
时间就像淌过我们指尖的河水,不管你有没有感受到,有没有抓住,它都这么流走了,再也不回来。而我们必须用时间的河水来浇灌我们自己的生命之树,结出属于你自己的什么果实。不管果实丰硕不丰硕,我都希望那是你真正想要的,不要到临老一回头发出这样的感慨:原来我从来没有一天是为自己而活着,我这辈子都是为了家人(孩子、社会)而活着。或者:原来我不是过了一万天,我只是把一天过了一万次。诸如此类的话,那该是多么悲伤的一件事。
我希望我们到老的时候,还能欢快得像个小孩子一样,充满着对自我实现的满足和对自我探索的渴望与兴奋。
当然,话说回来,一个18岁的高中生就明白“什么是我真正想要的”可能性是不大的,因为大部分情况下人都是不能脱离社会独自存在的,人在社会里就需要去和别人打交道,需要了解我们的想法是不是被社会所接受,需要明白想做成一件事需要什么先决条件——他们还需要有一些经历和阅历去发现社会上的现象和运行的基本规律,从而去订制自己的目标。
社会上的现象不可累举,但是能不能透过这些想象去看到背后的本质至关重要,于是这就是我们要问自己第二个问题了:这个社会上运行的基本规律有哪些?
二、应该深深刻到你脑子里的“基本规律”
1.生活是具体的
生活是具体的,我们先是活在一个具体的世界当中,从看得见的我们身边的物品,一盒小火柴,一套大房子都有具体的价格。即使你非常垂涎一样东西,但是因为它的主人也非常喜欢它,怎么都不想卖给你,你也会得到一个非常具体的答案,不卖。
就算是看不见摸不着的知识,从简单的“你原本都不知道这几个符号想要表达什么意思,但是你学了语文之后你就知道这些文字,承载着我的‘想法’,我正通过它们和你交流,我们一起把抽象的‘想法’具象化了”。到复杂的“量子力学是研究物质世界微观粒子运动规律的物理学分支”,“想法”,“量子力学”都是非常抽象的一些词语,但是我们通过学习把它们在我们脑海中具象化了。
所谓的“探索未知”不过是我们通过一系列的行动、总结,把那些未知的事物在我们脑海中具象化的一个过程而已。
你或许会觉得这个很简单很平常,但是实际上我们常常忘记这个规律。和人约会的时候快迟到了,打电话跟对方说“不好意思,堵车了,我可能会晚点到”,你以为这样就交待清楚了,殊不知你已经让对方陷入小小的焦虑之中,晚点到底是晚多久哦……你可能因为做事不够具体而让别人对你心生抱怨。
小孩子在玩手机,你想让他早点睡觉,你跟他说“宝贝,要早点睡觉哦,不然明天起不来,上课吃到了会被老师罚站”,你以为你已经交待清楚了,甚至把不早睡的后果都拿出来“威胁”小孩子来加强你的说服力,但是“早点”是几点?是这局玩完?是9点,还是10点?对贪玩的小孩子来说,在他玩够,玩累之前的所有时间都是“早点”,你可能因为交代得不够具体而达不到你的目的。
我们都希望通过运动来健康的减肥,洗澡后对着镜子里的自己狠狠说“明天我就开始跑步,一定要瘦下来,让自己美美的”你以为这么“下定决心了”就一定能瘦下来,可是跑一个星期之后,要么是腿酸,要么是有“别的事耽搁了”,休息了2,3天之后你再也没有动力去跑步了。在这里你缺少了“具体的训练计划”和“具体的瘦的标准”,要跑多久,1个月?3个月?还是半年?一个星期跑几天?要瘦多少,5斤?10斤?还是20斤?你可能因为计划和目标不够具体而很难瘦下来。
生活是具体的,同样我们的目标(愿望)也是具体的,从动机,到目标,到行动,都是具体的,你想环游世界,这个真的是你目前最迫切的愿望吗?如果是的话你打算从那个国家先开始?什么时候要开始,又打算什么时候回来?
问我们自己,“真正的自己”,什么是你最迫切最想要实现的愿望,再把这个愿望具体细分到今天,现在,就可以操作的小步骤,然后去做。
这就是所谓的“思在未来,行在当下”
2.“思在未来,行在当下”
来不及了,我先打卡,待续……
清楚了这些才能让我们有更清楚的目标,更全面的规划,不至于在错综复杂的世界里迷失我们自己;清楚了这些才有可能拨开重重迷雾,自己掌握自己的人生方向拥有一个“自己说了算的人生”而不是被动的随波逐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