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者,如何体现专业?
最近一直站在分享者的角度在思考,准备公益课的时候总觉得要体现专业度,这样对别人来说才是体现了价值。
在一直在思考,自己如何体现专业度,如何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毕竟要想倒出一杯水,最少要有 1 壶水 ,即使你准备非常充分,可是最后呈现环节也会因为这样那样的问题打不少折,可能最后只有 7-8 分,也许更少。
昨天连续参加了两场活动,第一场是专注力的亲子沙龙,结合自己周五刚刚结束的亲子沙龙,我觉得专注力的这场控场能力好很多,因为他们专注于社区分享,一个团队配合的很好。还有就是在分享的受众上,她们的主题是孩子,家长是跟随者,这样的话就解决了孩子们的问题。是带着孩子走,孩子再带着家长走。家长肯定是可以配合老师互动的,还可以引导自己的孩子关注老师。
分享者,如何体现专业?回到专业度的话题上,带专注力的李老师,在演示一些全脑操和手指操的时候,首先自己非常熟练,给孩子和家长很专业的感觉。如果只是会,而不熟悉,这样家长的信任度就降低了,所以专业度一定是必备的,是一次分享的硬核。另外控场秩序和时间把握上都非常到位,这些都是体验你专业的出口。
分享者,如何体现专业?而我那场活动,听课的主体是家长,带孩子过来是为了体验一些亲子的关系和联结。所以大部分时间孩子是需要专门的人看管的,这样义工们就比较辛苦。亲子的体验也没那么强,原因是有些分享适合孩子,有些分享不太适合孩子听,如果孩子全程参与的话就会觉得很无聊。
分享者,如何体现专业?尤其是在昨天晚上的这场沙龙上我体会深刻,晚上的《飞天之美》沙龙是朋友公司主办,朋友推荐的。说来体验美,我没仔细看就直接报名了,想着朋友推荐的,是一场表演,后来全家到了现场才知道是一个讲座,这个真的要检讨下自己,没弄明白是什么回事就报名。
老公和孩子们非常失望,一直问哪里有表演啊 。现场还有好几个带着孩子的家庭,估计都以为是看表演。其实上晚上这场分享沙龙的嘉宾可谓是个大咖 ,是北京舞蹈学院的研究生导师,也是敦煌舞蹈的创始人之一吧。可是当她打开 PPT 分享的时候我们就直接蒙圈了,不是老师不够专业,而是太专业了,讲敦煌舞蹈的历史,欣赏莫高窟壁画的一些姿势,讲敦煌舞的一些教学实践。讲她设计舞蹈的一些理念。不知道其他到场的观众的体验,作为外行的我,表示完全不懂。更不用说孩子们,直接开始抱怨无聊,没意思!后来只好用我很抗拒的手机让孩子打发时间。老公也一样。
分享者,如何体现专业?课讲的很闷,因为内容不是我们关注的,这些内容也和我们无关。再专业也没办法打动观众。后来直到老师放下麦,演示动作的时候台下才算兴奋了点。本来以为是一场艺术盛宴,结论却是一场知识的分享。还是小众的,相信到场的几百人中学习和熟悉这些舞蹈的很少。除了那几个到场的应该是她的学员。
分享者,如何体现专业?所以我想老师内心也是崩溃的,作为 50 多岁的资深舞蹈教研人来说,不能分享自己这么多年的研究,而是用舞姿来吸引观众 ,可以说这个沙龙主题和受众对她来说不是她想呈现的。对于观众来说,花了 2 个小时听一些舞蹈专业知识也不是我们想要的。
但是,毋庸置疑的是老师的专业度,稍微一动起来,就觉得整个人都散发着仙气。灵动,完全不像四五十 岁的人。毕竟这是她站了半辈子的心血。讲起专业上的内容和设计也是条理很清晰。可是为什么这场沙龙我觉得是失败的呢?
首先面对的不是精准受众,其次做沙龙更多的是普及和体验。专业上东西需要深入浅出,用最简单的大白话告诉大家。还有就是主办方宣传的时候没有讲清楚这场沙龙的性质,或许主办方自己也不知道老师会讲授什么内容,沟通出现了问题。
最后,给我的思考和启发,我认为既然是分享者,专业度是必备的,但是只有专业度是不够的,很多大咖的课也会给人这样的体验,觉得很厉害,可是现场听了却心理有很大落差。所以一场分享,专业和了解观众的需求真的都很重要,站在那里,真的不是我们想讲什么,而是观众想听什么,需要什么。其次才是用专业的方式把他们需要的内容传递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