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之事,方寸之中
声明:本故事纯纯纯属虚构,绝无雷同,请不要对号入座。
阿炳看了看放在自己手边价值10两黄金的金票,又看了看对面人那张谄媚的笑脸,心中无比的纠结。
他是仁宗年间的进士,已经担任地方官达十余年了,是个清官,也是个能吏。近年来,国家经济逐渐好转,他管辖范围内的百姓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他感到很欣慰。
不过,随着物价的渐渐上涨,百姓的收入虽然同时上涨,但是官员的俸禄却停滞不前,导致他的生活越来越艰难。
一切都因为6年前。
英宗赵曙昏倒于朝堂之上,一干老臣以“国不可一日无君”为由,共同上奏祈请立储。英宗赵曙同意,立颍王赵顼为储君,退居幕后成为太上皇。
赵顼继位之初,启用王安石作为宰辅,开启熙宁变法。王安石不负圣望,大刀阔斧之后,大宋的经济重新走向昂扬向上的局面。同时建立了交钞系统,解决了大宋缺铜缺银的尴尬。
但是由于变法过程中,王安石得罪了太多的人,于是被神宗赵顼贬去宰辅之职,封荆国公,回家养老。
贬去王安石之后,赵顼以一己之力推动新一轮改革,史称元丰改制。
元丰改制的内容很简单:已被录取的士子的俸禄不再随着大宋经济的上涨同期上涨;同时建立一个直属于皇家的锦衣卫。
也就是说,士子的俸禄虽然没变,但是随着大宋经济的发展,不涨就等于变相降低。
很快,一些官员开始上下其手。起初不过是为了补贴家用,适可而止,但是后来,越来越多的官员变本加厉。
阿炳是一个很刚正的官员,一直在抗拒这种潮流,可是他并不知道他可以支撑多久。
但是他并不知道,这一切背后的推手,正是当今的神宗赵顼和其背后的太上皇英宗赵曙。
福宁殿中。
“顼儿,怎么样了?”
“回父皇的话,目前我大宋的贪官从6年前的2成已经涨到了8成。”
“恩,很好。”
“父皇,皇儿有一事不明。官员贪腐是坏我大宋根基的事情,新政明显是一个逼官员贪腐的恶政啊!”
英宗赵曙笑了,笑得很开心。
“皇儿啊,你太年轻了。我要的是那些官员忠于我赵家,而不是忠于大宋。”
“有何区别呢?”赵顼疑惑。
“区别太大了。就说王介甫吧,忠于我大宋吧?可是当你与他出现争执的时候,他会听你的话么?”
“不会,介甫先生的脾气属于宁折不弯的类型。”赵顼回忆起与王安石打交道的感受,无奈的说到。
“之前,大宋官员的俸禄是很高的,外加太祖太宗‘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祖训,导致很多官员面对皇帝时从来都不退让,尤其是那些年轻的,以天下大事为己任的官员更是如此。可是如今不同了,如今官员的俸禄很低,尤其是基层的,不贪污甚至很难生活。即使是高层官员,不贪污,仍然买不起宅邸,买不起车马,雇不起仆人。他们要想生活得好,就必须要贪污,否则,只能忍受着贫苦的生活。”
“可是,贪污跟忠于谁有关系么?”赵顼不解。
“当然有。天下可以对抗权力的,只有名望!我让你成立锦衣卫就是这个目的。贪污得太过分的,我们就把他抓起来治罪,以平民愤;懂得见好就收的,我们暂不处理,但也会掌握他的证据。在证据面前,名望就如同破纸一样。”
“可是那些一心为民的官员这样不是也被逼得贪污了吗?”
“一心为民的,一般不会贪污得太过分,我们不会治他们的罪。但是,当我赵家的利益和大宋的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他们必须站在我们赵家这边,因为无论他为百姓做过多少实事,我们手中有着可以让他们瞬间身败名裂的底牌!”赵曙意气风发的说道。
“可是长此以往,那些一心为了大宋的士子,会不会不再参加科举?”
“不会的。无论想改变什么,手中必须要有权力,而这个权力,只有我赵家能给他们。他们想为百姓做事,就要参加科举,入朝为官;想生活过得去,就要贪污;贪污了,我们随时都可以处理他们。这样,无论如何,他们都跟我们赵家绑在了同一条船上。”
“原来如此。”赵顼非常钦佩。
“如果我想,完全可以制定政策,让官员的俸禄随着皇帝的心意而变化。不过这样做的话,就司马昭之心了。”赵曙突然补充了一句,让赵顼更加的佩服了。看来帝王权谋之术,自己还差得远啊。
这时,一位公公走了进来:“皇上,锦衣卫密报。”
“传。”
一位看起来很市侩的人弓着腰走了进来,可是眼中时而流露出的精明却让赵顼感到他并没有选错人。
“禀太上皇,圣上,阿炳已经收了那张10两金票,相信他接下来的生活不会那么寒酸了。”
“哦,知道了。你退下吧。”赵顼淡淡的说。
锦衣卫退下之后,赵曙问赵顼:“阿炳?就是那个在任期间为杭州百姓做了很多实事的那个?”
“是的。在任期间把杭州的路和联通其他州县的主干道都修整了,出台政策降低赋税,加快了杭州的通商发展,几乎让杭州百姓的生活水平在10年的时间提高了一倍。不过在5年前年终大朝会的时候出言顶撞父皇,所以一直未予升职。”赵顼对朝政之事对答如流。
赵曙淡淡的笑了,好像天下之事都在他方寸之间。
他闭上了眼睛,对神宗赵顼轻声说道:
“明年,这个阿炳可以升职了。”
滴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