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更达人榜感悟生活的智慧简友广场

實體購物中心日漸蕭條的雷該誰背?

2019-02-11  本文已影响7人  贾珺然

已經好幾年沒在北京逛商場了,今天因爲假期最後一天,終于出門連看三場電影,間隙時間就逛了逛。

我記得一月份去日本時,在購物中心逛,好友感慨,難怪日本實體購物中心沒有受到電商衝擊。

在北京,沒再逛商場的原因,有幾個:

1.    交通。北京人多車多,堵車是常態,我們這幾年確實都不愛出門。

2.    本身自己物欲的降低。

3.    網絡購物已經方便到幾乎可以買到生活所需的95%的東西。

4.    不用出門,有人送到家,何樂不爲。出國玩,去任何一個國家都沒有方便到這個程度。且不去論這種現象發展下去的好壞。

5.    價格。網絡購物普遍低于實體購物。

6.    北京很多的街邊店,被規劃成了統一的門臉,失去了個性帶來的探店樂趣。關鍵是這個統一規劃還醜。

7.    交流成本極度降低,與此同時,極大降低了不良的服務帶來的不快。


今天逛商場,我放大了自己可能産生不快的觸覺,索性去感受了一下各種細微之處。

假設我是一個容易産生不快,或者肝氣不舒的人,有多少個地方會讓我不愉快呢?

1.    家庭教育和影響的不足,帶來了隨處嘈雜吵鬧的聽覺感受。時常會碰到哇哇叫的孩子和哇哇痛斥孩子的家長。

2.    無論吃飯、取電影票、上衛生間,排隊,都是要睜大眼睛謹防加塞的。

3.    逛了大概六七個店,眼鏡店,餐廳,大多服務都是不耐煩的或者敷衍了事的,最後在一樓一家眼鏡店遇到了很舒服的氛圍和很好的店員,那種幸福感差點沒捂住錢包。

4.    衛生間不敢放心坐便,環境和氣味都不佳。

5.    眼疾脚快擠進電梯後,電梯裏的味道需要憋幾口氣。

6.    電影院裏,吃什麽的都有,包括刺激性食物。旁邊落座的人的味道,讓我實在忍不住換了座位。

7.    看電影的時候,椅背全程被踢。提醒也是用處不大。

8.    從八層坐滿人的電梯下到地下二層車庫,到了一樓時電梯門開,但是電梯裏是滿的,電梯外四個姑娘整齊地大声齐呼:“臥槽!”真真吓我一跳。

9.    電梯的設置非常考驗智商,在四層,我們轉了半個圈,都是上行的滾梯。

10.  直梯內,餐廳內,高談闊論。

11.  餐廳毫不意外地,點餐時特意囑咐的不加的食材照樣奉上。大多離開時的桌面杯盤狼藉。

12.  這幾年無論逛超市還是商場,都會逛一會就眼睛乾酸。


而日本的購物中心,

1.    大多在地鐵站近旁,日本的公共交通和公共環境管理就不用多說了。在公共交通和影院之類的地方,是不允許進食的。

2.    在日本的實體店購物,商品質量把關非常嚴格,在那裏買東西最大的優勢是買的放心。

3.    實體店積分換購,是當次兌現的,而不是北京的購物中心一年累計。

4.    都有免費的行李寄存,也可以打包送回家。

5.    代客的泊車取車、取行李、嬰兒車、輪椅等等,都有非常細緻的照顧。

6.    公共場所的衛生做得非常好。

7.    燈光的設計不會讓眼睛不舒服

8.    要說人也不少,車也不算少,因爲都比較守規矩,所以總體會覺得清淨,沒有嘈雜帶來的疲累。大家在公共場合都會控制說話的音量。即使只有兩個人也會習慣性排隊。再少人的滾梯也都站在左側,空出右側通道。

除此之外,讓我覺得逛商場是件幸福的事情,其實主要是來自下面兩點:

1.    每家店面,無論是經營什麽,無論大小,都有自己的味道,設計和特色。即使沒有要買的東西,也願意去逛一逛看一看,甚至拍了很多照片資料留作學習。

2.    服務意識。

這一點,讓我在日本的購物簡直可以說是享受。

買即使只有一塊錢的東西,也會被細心好看地包裹好;

在所有的試衣間,我脫了鞋脚下都是溫暖柔軟的觸感,要麽是舒服的鞋要麽是厚厚的地毯,而我出來穿自己的鞋時,鞋早就被擺放好,且鞋跟順著我出來的方向;

下雨時,購買的東西都會被防雨包裹;

至于禮節,有些東西一旦成爲習慣,就會非常自然和真誠。日本人的禮節肯定是顯得多的,但是沒有任何的不適感,只覺得自然和如沐春風;而且我絲毫不覺得他們受的教育是“把客人當上帝”,而是自小的教養。不只是對客人,在其他場合,對待其他人,對待自己,基綫都不低;

每一個詢問,都會得到耐心的解答和幫助你想辦法解决。

這樣的購物體驗,誰不願意去享受呢?


所以,且不論其他城市,至少在北京,實體購物中心的蕭條和衰落,本質上這個雷就不該電商來背,遲早的事。電商頂多是加快了這個速度,幷且非常快,一點緩衝都沒有地來了。

當然,電商有電商的利弊。我倒覺得幾年下來,實體店反而是應該看到自己不可被替代的地方在哪裏,幷且在那些地方做好它們。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