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下使用forever进行管理
forever可以看做是一个nodejs的守护进程,能够启动,停止,重启我们的app应用。
官方的说明是说:
A simple CLI tool for ensuring that a given script runs continuously (i.e. forever).
一个用来持续(或者说永远)运行一个给定脚本的简单的命令行工具
Github地址:https://github.com/nodejitsu/forever
forever用途:
forever的用途就是帮我们更好的管理我们node App服务,本质上就是在forever进程之下,创建一个node app的子进程。
比如,你有一个基于express的或者其他的一些个应用那么,它将会很方便你更新和操作你的服务,并且保证你服务能持续运行。
更好的一点就是每次更改文件,它都可以帮你自动重启服务而不需要手动重启。
安装forever
记得加-g,forever要求安装到全局环境下
npm install forever -g
forever使用说明:
启动相关
- 简单的启动
forever start app.js
- 指定forever信息输出文件,当然,默认它会放到~/.forever/forever.log
或者通过 forever list 能查看到对应的日志。
forever start -l forever.log app.js
- 指定app.js中的日志信息和错误日志输出文件,
-o 就是console.log输出的信息,-e 就是console.error输出的信息
forever start -o out.log -e err.log app.js
- 追加日志,forever默认是不能覆盖上次的启动日志,
所以如果第二次启动不加-a,则会不让运行
forever start -l forever.log -a app.js
- 监听当前文件夹下的所有文件改动(文件改动监听并自动重启)
forever start -w app.js
代码如下:
- 监听当前文件夹下的所有文件改动(不太建议这样)
forever start -w app.js
显示所有运行的服务:
forever list
停止操作:
- 停止所有运行的node App
forever stopall
- 停止其中一个node App
forever stop app.js
- 当然还可以这样
forever list 找到对应的id,然后:
forever stop [id]
重启操作
重启操作跟停止操作保持一致
- 启动所有:
forever restartall
开发和线上建议配置
开发环境下
NODE_ENV=development forever start -l forever.log -e err.log -a app.js
线上环境下
NODE_ENV=production forever start -l ~/.forever/forever.log -e ~/.forever/err.log -w -a app.js
上面加上NODE_ENV
为了让app.js
辨认当前是什么环境用的。不加它可能就不知道哦?
一些注意点
有可能你需要使用unix下的crontab(定时任务)
这个时候需要注意配置好环境变量。
代码如下:
SHELL=/bin/sh
PATH=/usr/local/sbin:/usr/local/bin:/sbin:/bin:/usr/sbin:/usr/bin
Linux安装forever后无法识别
由于nodejs是下载包后解压然后软链接到环境变量的,所以全局安装了forever包后一直没有反应,linux中按tab键也不能补齐;提示的错误一直都是 forever:未找到命令
首先,去node解压包后的/bin下查看是否有forever,if so,使用./forever 看是否可以识别forever。记得一定要加上相对路劲(./),否则真的无法识别。
然后建立软链接到环境变量就可以了。
最新方法:可以增加目录到环境变量中。
在系统的etc目录下,有一个profile文件,编辑该文件:
PATH:your path1:your path2 ...”
该文件编辑保存后,重启系统,变量生效。
该方式添加的变量对所有的用户都有效。
详细信息可以参考:https://blog.csdn.net/witsmakemen/article/details/7831631
参考
https://www.cnblogs.com/yangjinjin/p/4745983.html
https://cloud.tencent.com/developer/article/1125061
https://blog.csdn.net/buzaishihaizi/article/details/88988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