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知识付费的小思考-1

2020-07-09  本文已影响0人  青蛙巫坞

对知识付费行业的一些小思考,记录如下:

01 什么是知识付费?

知识付费是近几年走进大家视野的一个词汇,主流人群现在听来都没有新鲜感了,但与它背后承载的商业想象力来说,现在的知识付费还是在小婴儿阶段,是货真价实的小鲜肉。

和其他新兴事物一样,它也是由时代催生的。

自上世纪90年代“知识经济”被提出来以后,知识作为资源要素在经济中的重要作用成为共识。

但知识经济开头的十几年间,知识的生产、供给仍然是沿着原有的轨迹,以传统的学院教育体系为主体,同时在比较封闭的系统中内生循环,比如大企业、行业、专业领域内部。

而随着知识增量的爆发,知识效益比的不断放大,自教育、终身教育、跨界学习的理念被提出和得到社会的认可,新的共识和需求就出现了。

知名管理专家陈春花曾提出,这个时代的五个特征让我们对知识如此渴求又如此焦虑,这五个特征是:

①时代的不确定加强

②迭代加快、不断出现新增知识

③认知盈余和选择障碍

④时间的稀缺性

⑤对知识验证的要求越来越高

渴望又焦虑的情绪,就是市场需求的信号,市场在呼唤创新的知识产品、新的提供者、创新的载体或包装,以及创新的渠道和服务。

知识付费便应需而生,那和一般意义上的知识、知识产品相比,多了付费两字能什么大不同呢?

首先,知识付费有明确的商品性。

商品性是什么?

商品性强调的是可交换价值、可控的流程和成本以及标准化的商品。

可见,有商品性的知识产品不是随意的,“付费”两字的本质是商业化。

其次,知识付费比一般的知识、知识产品更加实用主义,更功利化、指向性更强。

这是由供需关系的强弱决定的,在付费领域,人们对产品“成色”的要求更高。

再有,知识付费产品通常是依托互联网的,它是跨界也是融合。

我虽然把这一点放在最后,但它其实最重要。

资深的互联网专家、知识专家方军在他关于知识产品的著作中写道:

“知识付费,是互联网上媒体资讯、内容出版和教育的融合,但它们不是简单的融合,而是依托互联网技术产品和需求变迁的力量,生长形成了全新的物种。”

知识付费是个“新物种”,它能跨界媒体、出版和教育的角色,通过商业杠杆重新配置了资源,改变了原有的知识生产、供应的模式,促进多样化的知识供应者入局,推动需求的细分和回归现实。

欢迎留言讨论,转载需告知!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