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深入梳理——周朝(二)
西周末王周幽王废申后及申后所生太子宜臼,立褒姒为后,其子姬余为太子。公元前 772年,以幽王朝廷势力为一方,申后之父申侯势力为另一方的政治斗争数年后转为战争。申侯联合缯国等诸侯和犬戎,与王军战,幽王败死,西周灭亡。申侯等诸侯共尊宜臼为周王,即周平王。虢公姬翰立王子余为王,史称携王。周二王并立。相持若干年后,晋文侯杀携王,终结二王并立局面。
东周分为两个时期:春秋与战国。
平王东迁以后,周天子权威大大减弱,诸侯国内的篡权政变和各国之间的兼并战争不断发生。与此同时边境族群趁机入侵,中央政权面临空前的危机。春秋时期的齐桓公在管仲的辅佐下尊崇周天子,并数次发动帮助诸侯国攘斥夷狄战争而大获赞赏,其事迹被后世称为尊王攘夷。
春秋时期,诸侯称“公”,却暗地里准备着“称王”之事。第一位以“王”为号的,便是楚庄王。春秋时期,有五位霸主,楚庄王熊侣名列其中,另外几位是九合诸侯的齐桓公姜小白,雄心壮志却迂腐不堪的宋襄公兹甫,四处救火的晋文公重耳和广纳贤才的秦穆公嬴任好。“春秋五霸”之名,不仅仅是诸侯中的霸主。事实上,“霸”字实为“伯”字,意为诸侯之长,聚合诸侯、代见天子,挟天子以令诸侯。
到了春秋末期,东周王室的大功臣晋国衰败,被晋国韩氏、晋国赵氏、晋国魏氏、晋国智氏、晋国范氏、中行氏六卿专权。公元前490年,赵氏击败范氏和中行氏。公元前458年,范氏和中行氏的土地尽为韩、赵、魏、智氏四家瓜分。公元前457年,韩、赵、魏联合击败智氏,平分其地,分别建立韩、赵、魏三个政权。公元前406年,周威烈王封三家为侯国,正式承认了他们诸侯的地位。《资治通鉴》记载:“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初命晋大夫魏斯、赵籍、韩虔为诸侯……”。史学界以此作为东周时期春秋与战国的分界点。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之间的战争开始光明正大,而勾心斗角也更加残酷,计谋无所不用其极,诸子百家也正式登上政治的舞台。这段时期中,诸子百家中拥有攻击精神的几个,显露狰狞,如兵家、法家、纵横家乃至墨家。而仁慈的儒家,则步入寒冬。
战国时期,经过三家分晋,天下出现七个尤其强大的诸侯国,分别是齐、楚、燕、韩、赵、魏、秦。而到了战国中期,西戎秦国经过几代人的资源积累和以战养战,开始谋划天下。这个时候的六国,才真正正视这个野蛮的国家。于是,在苏秦的帮助下,六国合纵抗秦,互相之间勉强联合,将最大的矛头对准了秦国。只是这种联合太脆弱了,苏秦之后不久,张仪出现在秦国,提出了连横的政策,分化六国,一一消灭。这段时间,天下出现了很多著名的刺客。
秦国在周赧王时期,覆灭了西周,接着又在分裂六国的过程中,韩、赵、魏、楚、燕、齐一一被灭,其他小诸侯或被扫灭,或是归附。天下尽归强秦。
自此,分封诸侯的王朝时期结束,中国历史开始中央一统的帝国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