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服资源站♥Like♥汉服世界

在时代洪流中,汉服归来

2017-09-25  本文已影响353人  8d3200e31fa1
图片源于网络

前言:

接触汉服已半年有余。

一直以来,我都在思考,汉服于我生活中的意义。

于今年一月,自杭州回来后,写下了第一篇关于汉服的文章。

汉服——只是万千生活方式中的一种,并非高不可攀

对于我而言,这篇文章实际上是一种告别。

告别汉服。

在上一篇文章中,我讲到汉服实际可以划为一个圈。

在这个圈内,什么样的人都有。

我观察到,有那么相当一部分的人,并不是在为汉服复兴努力着,并不能够称之为汉服复兴者,其中也包括我。

实际上刚接触汉服,也只不过是因为看起来好看,穿出去可以吸引眼球。

在这样一种心理被满足后,我决定离开。

我知道和我同样想法的人不少,但于我而言,也明白于过去、于现在甚至之于未来,汉服从来都不单单只是作为一件衣服存在的。

自1月至现在。

在反复思考之中,我决定。

回归这个“圈子”,怀揣着不同的心态,以一名汉服复兴者的身份回归。

这是一种自我式的回归,同时也是一种救赎。

先就几个要点和几个容易被人误解的问题谈谈我自己的观点。


要点1

汉服是什么?

汉服,是一件衣服。

全称汉民族传统服饰,是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56个民族中汉族的民族服饰。

汉服于汉代前称作华夏衣冠、华服。

自汉高祖刘邦建立汉朝后,华夏儿女纷纷以“汉”自居,由此,华夏族又作汉族,使用的文字为汉字,身着的华服作汉服。


要点2

我们是谁?

汉服复兴者,亦称文化复兴者,彼此之间称作“同袍”。

这个称呼出自于《诗经》。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

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

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诗经·秦风·无衣》


要点3

为什么要复兴汉服?

对于这个问题,我在网上详细了解过,认为有必要说一说这个问题。

很多人对汉服复兴造成了一种深刻的误解。

认为复兴汉服是要破坏民族团结,实则不然。

汉服复兴只是华夏复兴的一个环节,我们真正要复兴的是华夏文明,并不单单是汉服。

“华夏复兴,衣冠先行。”这样一句口号,时常被人诟病。

为什么传统文化的复兴要靠一件衣服?

我经常在网上看见许多网友以这句话抨击汉服运动。

在我看来,是因为这句话的核心没有表达出来,单单看这句话,便容易让人产生误解。

你且往下看,我说说我的理解。

之所以说华夏复兴,衣冠先行。

我认为这是与这个时代有关。

传统文化包括书画、诗经、乐器等等。

那为什么选择汉服呢?

其一,当下这个年代,越来越多的人,尤其是年轻人,对于传统文化几乎都是嗤之以鼻的,认为过时、老土。

其二,快餐文化,人们越来越难以静下心来去研读,举个栗子,我在网上经常看到如“如何在十天内看完一本书”这样的文章,文章内讲了一些快速看完书籍的办法,试问,十天内看完一本书,这本书中所蕴藏的知识你能获取多少?

其三,几乎我身边绝大部分的人,都在为游戏着迷,时时刻刻,吃饭、休息,都在玩,被网友们戏称为王者农药的《王者荣耀》。

网络大数据信息时代,人们讲求的是方便、快捷,身边有很多人知道我还有阅读纸书的习惯后表示对此难以理解,尤其在知道我用空闲时间写文章后更是对此连连咂舌,问的第一句便是我写文章能够赚到多少钱。

世间没有一蹴而就的事,任何事情不经过积累都是无法看见结果的,浮躁的内心让人们对于一件长久看不到结果的事难以坚持。

当人们面对一本白话文的书籍都难以静下心来去细细研读之时,就更别说那些枯燥、乏味、难啃的诗经古籍了。

当然,选择汉服也并不只是因为上面所说到的这些。

更重要的是,汉服由三皇五帝时期历经夏、商、两周、秦、两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两宋、元、明直至当代。

汉服虽然出现过断层,却也贯穿了我国整个历史,在不同的朝代,汉服都有些许变化,但其内核,即系带、右衽、中缝这些是不曾变化的。

另一个,私以为,文字能随同时代发展而产生演变,由甲骨文直至今天的白话文,很多文字最终被载入历史,大部分人将其遗忘,会看不会写,能不能认出具体是什么字都需要通过一番研究。

但汉服却是没有这个顾虑的,经过几千年文明的灌溉积累,始终如一,在制作工艺和布料上当然有所变化,但其本质是未曾变过的,并且之于未来,当书写文字退出时代,我想,服装仍旧是不会发生太大变革的。

五千年历史,汉服所蕴含的汉文化是中华文化一种代表和象征。

当代汉服不区分朝代和官阶,除却礼服(如举行重大仪式时所着的冕服)之外,其余任何形制的常服、便服,只要你愿意,都可以穿着。

有句我们都特别熟悉的俗话:“佛靠金装,人靠衣装。”,一件衣服,能展现出时代的演变、匠人的工艺、民族的骄傲、穿着者的气质,那又何乐而不为呢?

华夏复兴,衣冠先行全句是:

华夏复兴 衣冠先行 始于衣冠 达于博远

我对前半句理解如上所写,至于全句怎么理解,还请各位自行琢磨,我就不在此再赘述。


误解之一

汉服复兴是要搞独裁?

我在网上经常会看见用这样言语来抨击汉服复兴运动。

当今我们的国家,是一个多民族融合体,以汉族为主体,包括汉族在内所记载的有56个民族,还有很多没有记载的少数民族。

有人说,我们复兴汉服,是要强迫其余少数民族都着汉服,是要搞独裁、封建主义。

对此我也只能回应:滑天下之大稽!

我们这些人,一心想复兴汉服不过是因为这是我们民族的骄傲,老祖宗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不应当被遗忘在历史洪流之中。

无论汉服是否能够复兴,我们所想所愿都只是当我们身着汉服上街时,不会被人认为是拍电视的,不会被人认为是Cosplay,不会被人认为是日本人或韩国人。

对于是否要穿汉服,完全凭个人意愿,就如我们不惧他人目光穿上它一样。

我们只是想保留我们民族的传统服饰,并没有独裁或者强迫所有人都身着汉服的意思,换句话说,我身为汉族,在不损毁他族形象的前提下,我也可以去穿着蒙族同胞、藏族同胞、苗族同胞或者傣族同胞的民族服饰,这一切是完全凭个人意愿的。


误解之二

只有穿汉服才能算是汉服复兴者?

很多人会以为只有穿上了汉服才属于一名汉文化复兴者,其实不然。

汉服复兴运动只是整个华夏文化复兴运动中的一个分支。

华夏文化复兴运动包括汉服、汉字、汉礼、儒家、道学等等。

为这些努力的人都称为文化复兴者。

只说汉服复兴运动的话,也并非是只有身着汉服才能算是一名汉服复兴者。

在《当代汉服 文化活动历程与实践》一书当中有提到:

从一开始,汉服运动的参与权就开放给了全体汉民族。

全体是什么意思?就是不管你是什么性别、年龄、学科和职业,只要你有这份心,你就可以参加这场运动。而不管你有没有钱,有没有权,来到汉服运动中,你唯一的身份标签只有“汉服复兴者”,所有的汉服复兴者都是平等的,没有谁比谁高贵,谁必须听命于谁之说。

即是说,无论你是否有汉服,是否着汉服,只要你参与进来,为汉服复兴努力,那你就是汉服复兴者。


误解之三

汉服复兴是要重回封建王朝?

这个误解是最常见也是最简单的。

没错,我们复兴汉服是要重回汉唐,但不是要回到曾经的汉朝或是唐朝,无论是汉、唐、宋还是明,不可否认这是一度令我们骄傲的王朝,但我们也深知,“倒退”是不可取的,所谓的重回汉唐,在汉服复兴者孙异作词作曲演唱汉服运动主题歌《重回汉唐》时,孙异说:

汉服——汉民族的传统民族服装,在消失三百六十多年以后,今天又在华夏大地重生了。复兴汉服,是一个伟大民族应有的尊严!

我们说重回汉唐,不是回到那个时代,而是以汉服为载体,弘扬中华文明,继承华夏文明的血脉,继承祖先留给我们的伟大的民族精神和宝贵的文化遗产。复兴汉服不是历史的倒退,而是在全球化的大潮下,一个曾经强大的民族的自尊。重回汉唐,超越汉唐,这是我们的梦想,何惧道阻且长,看我华夏儿郎!

谨以此歌献给汉服,献给参与民族复兴的志愿者,献给所有给予汉服复兴关注的国人。

汉服运动主题歌:重回汉唐 - 孙异

简单说,我们复兴汉服,是要让族人重新拾起汉家儿郎的文化与自信。

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我国数千年文明的积累和沉淀,已经强大到周边如日本、韩国、朝鲜、不丹、尼泊尔等国家的民族服饰均由我国汉服发展演变而来,许多人却不自知,这无疑是令人悲哀的。

关于对汉服复兴运动的误解,实在是太多,诚然,在这样一个“圈”里,掺杂了太多杂质,我们暂时没有什么要好的手段去筛选剔除,但毫无疑问的是,随着时间的行进,这些杂质最终都会自行下沉,在我们这些人的努力之下,汉服复兴运动终究会一片澄明。


融于生活

《史记—黄帝本纪》:“黄帝垂裳而天下治。”

《左传》唐—孔颖达注:“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

《书经》曰:“冕服采装曰华,大国曰夏。”

《尚书正义》注:“冕服华章曰华,大国曰夏。”

《明实录》正德十六年乙卯监察御史虞守随言:“盖中国之所以为中国者,以有礼义之风,衣冠文物之美。”

西塘汉服文化周主题曲:汉服青史 - 张逸帆

汉服,作为汉民族的文化载体,不应当被遗忘。

我接触汉服半年有余,一直在思考汉服复兴运动的意义。

在完全融入这个“圈子”之前,我是完全不知道汉服的存在的。

相比更多的,我知道日本的和服,韩国的韩服,朝鲜的朝鲜服。

最初知道汉服这个词,我也以为所代表的是汉朝的服装。

一直到,我去了解他,接受他,穿上他,并最终和他达成协议。

这是一份只属于我们之间的协议,永久有效。

图片源于网络

汉服的形制众多,最初接触时我什么都不知道。

在网上查找半天资料,淘宝里逛半天。

在重回汉唐汉服店和汉尚华莲汉服店之间对比之后,于重回汉唐汉服店购买了第一套汉服,交领襦裙。

刚过不到一个月,第四届西塘汉服文化周开幕,刚好碰上当时我工作的工厂盘点放假。

细细调整紧张的心情,我穿上襦裙,骑上电驴跟着手机导航奔赴西塘。

去时已是文化周第二天,相比第一天人少了很多。

但是真的,身着汉服和同袍走在西塘古镇中时,恍惚间让我产生了一种时空错乱的感觉。

汉服-蟒袍

汉服文化周时,在西塘古镇中随处可见都是身着汉服的同袍,没有怪异的眼光,一切都稀松平常。

我在那一瞬间似乎看见了,千百年前,江南的繁华。

白天和同袍寒風会面,去到同袍琴音、穿穿、唐风的茶摊喝茶聊天,一大帮子人有说有笑,一直讲到深夜。

夜晚,坐在回廊前桥边的石凳上,那时已是接近深夜两点。

古镇之中几乎没有人影,只有少数几个仍在寻找客栈的游客和一些偶尔经过的情侣…

我看着河对岸屋檐下亮起来的一排排红色灯笼。

河里水流得缓,几乎无声,不知是鱼还是什么,不停在水中翻腾,发出“咕噜噜,咕噜噜”的声音,我一边猜测到底是什么在水中调皮,一边看着对岸的光景,不禁入了神,心也跟着平静无比。

琴音将自己的随身物品放到穿穿唐风的客栈中,待到天亮后一起回安徽。

等到琴音过来,我们一起寻找我订下的客栈。

都对西塘古镇不熟,跟着导航不免走了许多弯路。

汉服-蟒袍

在走到北入口前一个T字路口时,我们迎面碰见了几位同袍。

走在最后的汉子突然开口问我们怎么这么晚还在玩不回客栈,我和琴音一脸懵逼的生硬回答了几句,他们给我们指了路,大家随意聊了几句。

他要送另外两位同袍回客栈,我和琴音继续寻找我订的客栈。

我们在北入口转了半天,还是找不到,当时夜已深,我害怕客栈掌柜已经睡了,不想打电话去打扰,但无奈,唯有打电话一途。

我订的客栈是同袍芷兰介绍的,客栈掌柜叫落落。

我打电话给落落说明我们找不到客栈的情况,落落问清我们在哪里之后,让我们待着别动,她出来接我们。

电话没有挂断,我在电话里听见落落在跑,我一直说:“你别跑,你慢慢走,没事的。”

落落仍旧是一路跑过来,将我们领到了客栈。

到了客栈房间后,我和琴音谈起之前遇到的那几位同袍。

原来,我和琴音都误以为,那个主动打招呼的汉子是对方认识的人,而实际上,我们两个人都不认识他。

第四届西塘汉服文化周由10月29日开幕,至11月1日结束。

我是在30日也就是第二天过去的。

原本打算31日下午回家,送走琴音他们后,又和寒風一直玩到了晚上。

我们打算去看水上舞台的水上T台秀,当天的最后一个节目。

寒風让我在群里问问还有没有人在,刚好同袍月光就在附近,我们看节目还没开始便去寻找月光,和他碰头。

月光说要回客栈换身衣服,我们打算先吃饭再回来看节目,在随月光去客栈的途中,又遇到了微风和万灵空两位前辈,寒風上前寒暄,正好他们也要去吃饭,大家便凑到一块儿吃了晚饭。

看完水上T台秀已是晚上九点过,我随寒風去他姐姐家取了车,驱车回家。

听着耳机传来的音乐,回家路上四周静悄悄的,回想起在西塘这两天来的所见所闻,一抹微笑逐渐在我脸上绽放开来,好似莲华一般。

汉服-直裾

2016年12月,我自工作的工厂辞职之后不久,正逢家中突生变故,便暂时待业在家。

2017年1月1日,元旦,我去往杭州参加了同袍高卓和已歌的订婚宴。

这是自第四届西塘汉服文化周以来,我第二次与如此多的同袍相聚一堂。

吃饭时高卓和已歌举行了简单的“同牢合卺”。

于酒席间我见到了上回在西塘没能见面的山水、小刚,另还结识了漫笙道长、雨姝、秋、蕙子、文墨、七殺、一口气等多位同袍。

吃过饭后,我们相约去爬玉皇山。

记忆中,上一回爬山已是数年前仍于校园中作为一名学子之时。

我们一行十数人,于山顶福星观汇合,漫笙道长亲自为我们写对联、写福。

下山之后,因为时间也不早了,大家还有事要忙,便各自回去了。

剩我、月光、已歌、高卓、秋五人,去吃夜饭时,又结识无霜与如是二位同袍。

汉服-直裾+大袖衫

第二天一早,我起身回了嘉兴。

回想起自接触汉服到当时的一切,我于1月4日写下了那篇文章,想着以此作为一个结点。

却没曾想到,有些事,始终是割舍不断的。

1月21日,我奔赴桐乡,参与由桐乡市凤鸣民间历史研究中心协办的公益活动。

彼时我已拥有汉元素开衫一件、交领齐腰襦裙一套、短褐一套、直裰一套、半臂一件、斗篷一件。

直裰、半臂、斗篷是刚入手没多久,寻思着正好穿去桐乡。

于桐乡再度见到山水、已歌二位,她们两人一直念叨着“真没想到飘能来。”

虽然活动弄了一大早上,感觉没什么太大效果,但是能有这样一个机遇,结识许多共同为汉文化复兴,为汉服复兴努力着的人,想来也是值得的。

除却西塘、杭州、桐乡三次活动、聚会以来,更多时候,我是独自一人身着汉服于街市中穿行,这或许也与我早习惯了独来独往有所关联吧。

我刚入手襦裙,在去参加第四届西塘汉服文化周之前,怀着忐忑、紧张不安的心情穿上襦裙,乘坐公交车前往平湖市内。

很有趣的一件事是,我在出门之前,一直在想,真的要穿汉服出门吗?

然后脱下、穿上、脱下、穿上,始终重复这个过程,就是不敢打开门迈出脚步。

而当我终于下定决心走出去之时,此前的所有顾虑、纠结全都烟消云散,就这么坦然地走了出去,坐在公交站台的长凳上,等到那班公交车来,乘上车奔向目的地。

自我知道平湖市东湖公园内有个李叔同纪念馆时便一直想去看看,却是一直都没去。

对于弘一法师李叔同的执念,更多是来自于《城南旧事》英子那首《送别》。

我就这么穿上襦裙,去到了李叔同纪念馆内,从一个展区走到另一个展区,大概了解了李叔同生平。

由李叔同纪念馆出来后,我想着再去南村书堆看看,刚走到含珠凝晖,便看见那里有许多蒙族同胞放着音乐围在一起跳舞,周围许多群众围观,我站在原地远远观望。

因身着襦裙原因,许多路人也向我望来,正在跳舞的蒙族同胞似乎发现了什么,时不时朝我张望。

看了一会儿,我转身离开了。

我是多么渴望,当有一天能看见,如同蒙族同胞一般的景象。

我从路人眼中看出,他们也以为,我是某个少数民族。

以至于当我立在原地出神时,周围的路人拿起手机对着我拍照。

这是多么可悲,多么凄凉。

汉服-袄裙+褙子

第二次独自着汉服出行,是在去桐乡之前,我穿着新买来的直裰和半臂去往市内。

由东湖走至上海塘,再原路返回东湖。

走过东湖八大景,算是完成了上回着襦裙时未曾完成的事。

走过报本禅寺时,一名寺内的僧人骑着单车,从我身边穿行而过。

我在路上也偶遇一位骑公共自行车的大姐,车未停,人在车上经过我身边时问了我一句:“小伙子,你这是演电视吗?”

从桐乡市参与活动回来后,我就不断地在思考。

汉服复兴运动的意义,及汉服在我心目中,到底扮演着怎样一个角色。

第三次身着汉服出行,我做了一个此前一直想做却未敢做的决定。

穿着汉服,上班。

目前工作的工厂对于厂服的穿着没有硬性规定,于是,我将短褐穿在里面,厂服不扣扣子,套在外面。

在此前,一个得知我喜欢汉服的女孩一直问我,那么喜欢汉服,穿出去玩玩还可以,你敢穿去上班吗?

有点小孩子赌气的意味般,我说,敢啊。

却又一直没有实行。

回想我穿上汉服以来,确实是一直在回避将它带入到我的工作场所。

一直以来我都将工作与生活分得很清楚,生活中的事基本不带入到工作中,工作时无论心情是怎样,我也从不带回家。

可仔细一想,工作不也是生活的一部分吗?

我热爱生活,又为什么要将其一部分割舍开来呢?

我最终是穿上短褐去上班了。

许多同事觉得新奇,说是什么衣服的都有,甚至有说是浴袍的。

我一直以为,此前写下的那篇文章并不完整,我所想要表达的东西,并没有完全呈现出来。

这是一个遗憾,一直以来,我都很想弥补这个遗憾,但却不知从何下手,于是,在我身着汉服到工作的工厂里上班时,所有我想要呈现、传达的东西,一股脑儿的都化为文字出现在我脑中。

汉服-短褐、斗牛、道袍

我将这半年来的思绪及各处收集来的资料整理,写下了这篇文章。

对于汉服各方面的知识,我仍旧是需要去补足的。

半年来的所学、所思、所想尽数倾注之中,我终是将汉服完全融于我的生活之中,方方面面。

我曾认为,汉服复兴运动若没有官方明确表态支持,或者于全国没有一个统一制度,一个领头人,是很难复兴的。

却是忘了,汉服复兴运动,并不仅仅是我们某一个人的事,这是所有汉民族都应当去尽力的事。

在今年清明节着直裰半臂于宁波时,一位司机问我:“像你这样喜欢汉服,那是不是以后找对象也要找一个也喜欢穿汉服的?”

“并不是,缘分这种事是很难说的,大家只要合适,能走到一块,一起走下去,那她是不是喜欢汉服并不重要,只要她理解我为汉服复兴所做的一切努力,只要她理解我作为一名汉服复兴者的所作所为就足够了。”我回答道。

尤其是夜晚行走于宁波街上时,路人皆投以奇怪的眼光,过不久迎面走来两个男生,正在说话的那个男生看见我顿时停止了交谈,转而说了一句:“这个是汉服诶。”

当时我心中瞬间乐开了花,如同小孩子终于得到自己心爱的玩具、爱吃的糖果一般,这种心情,恐只有有类似境遇的朋友才能明白。

现在想来,心中依然游荡着一丝兴奋。

于我们众多同袍而言,只是想让众人都知道汉服,并理解我们所做的一切。

官方虽没有明确表达对汉服复兴运动的支持,却在无言中默许了我们的运动,各家媒体争相报道有关汉服的一切,两会期间,各个人大代表不断提出有关汉服的提议。

可以说,在我们众多人的努力之下,汉服正逐渐回归大众视野。

而今,我们的国家正全力为民族复兴而努力,这是在西方国家文化的冲击之下所作出的“反抗”,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同时作为四大文明古国唯一一个文化没有断绝的国家,我们应当向其他国家持续输出我们国家的传统文化。

汉服-大氅

蜀绣、戏剧、民乐、诗经、国画、儒学、道教、中国年等等都于国外百花齐放。

我们的国家自有历史记载以来,便一直是以汉族文化为主体。

即便是一直拒绝汉化、始终恪守“剃发易服”的清王朝,在现代对清朝的考究之中也发现了清代有大量汉服画作,雍正、乾隆亦留有着汉服时的画像。

而今我们的国家是以包括汉族在内56个民族的多民族国家。

有人疑心,汉服运动不会让人觉得对少数民族不公吗,难道不是在排斥少数民族同胞吗?

很幸运对于这个问题,在我去年去西塘购买的《当代汉服 文化活动历程与实践》一书当中刚好有讲到,节选片段如下:

首先,汉民族必须复兴,其次才能带动中华各民族的共同复兴。无论从哪方面来说,汉族都必须领这个头。在这个各国皆西化严重的时代,东亚文明想要崛起,只能团结在母文明周围。而这个母文明就是“汉”,最早以前则叫做“华夏”。

其次民族复兴,不是大声宣布“我回来了”,大家就统统靠边了,重要的是实力。而必须以硬实力为前提,经济力量、军事力量和科技力量缺一不可。管仲说:“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于汉服复兴运动中,我们受到了足够多的偏见与不解。

顶住压力转换为动力这个过程,并不轻松。

于我而言,从我真真正正接受“同袍”这个称谓开始,便始终没有轻松过。

汉服-直裰+半臂

于内,

我一点点的向自己家人讲解汉服复兴运动,及汉服对于整个汉民族,整个中国而言的意义,虽然也有想过放弃,最终还是获得了家人的认同。

于外,

每当我着汉服外出时,往往都是对方问一句我答十句,也不管对方感不感兴趣,首先先让对方了解汉服这个概念,心中留存有这个词。

直至现在,即便不身着汉服,我仍旧是会时不时向别人讲解汉服复兴运动。

接触汉服这半年以来,只有我自己才知道,究竟发生了什么。

若说汉服复兴运动是一个“圈”,那是你不了解汉服复兴运动。

对于我们而言,这个“圈”实际上是一个大家庭,包括不了解的你,也是这个大家庭中的一份子。

这个大家庭有个骄傲的名称,叫做华夏,又叫做,中华人民共和国。

汉服-斗篷

汉服于我而言,像是一面镜子,清晰地映照出我内心中真实的那一面,并打破这面镜子,于幻境中来到现实,来到我的面前,轻轻将我拥入怀中,告诉我,我应当是什么模样,虚虚实实,化形为另一个我,与我融为一体。

我能够清晰地感受到,自立决心接受汉服复兴者这个身份以来,我自身的改变,这是我从前一直想却未能坚持做到的事。

我想,这就是汉服复兴运动的意义,让人在这场盛世的运动之中,并行成长。

这篇文章依旧是不完整的,世事正如此,我补全了上一篇文章遗留的遗憾,这篇文章又滋生新的遗憾。

于汉服复兴运动中,我必将不断前行,全力以赴。

补缺所有知识之后,我将会一一讲解汉服形制,力求让每一个初接触汉服、不了解汉服的人对于汉服能有一个直观的参照。

当然,在此之前,你可以通过汉网爱汉服汉服秀汉服网汉服荟等网站、APP了解汉服的相关知识。

汉服-斗篷

感谢方文山、周杰伦、王乐天、溪山琴况、天涯在小楼、陈小末、孙异、秦亚文等众多为汉服复兴运动作出极大贡献的前辈,若没有一众前辈们,恐怕我这一生也无法接触到汉服。

感谢为汉服复兴运动努力的每一位同袍及帮助我完善这篇文章的同袍,有我们的共同努力,华夏衣冠汉服终将重回这片你我脚下的神州大地,重现昔日荣光。

感谢为文章提供展现汉服形制照片的同袍,依据图片顺序排列如下:

安徽蚌埠汉服研究会/重庆与子同袍汉服社/汉服部落-嘉兴群管理/晨曦启明汉服村创建人,寒風

江苏无锡花韵汉风,琴音

浙江师范大学,已歌

浙江师范大学,山水

安徽蚌埠汉服社,月光

道教全真龙门派弟子高卓

中国民间对日索赔联合会文物追讨部部长助理/中国“慰安妇”问题研究中心调查研究员/桐乡市凤鸣民间历史研究中心主任,沈涛

感谢我于汉服复兴运动之路上遇见的每一个人,感谢相遇。

依旧引用《当代汉服 文化活动历程与实践》一书中两个节选段落来作为这篇文章结尾吧。

我又想起了,网上一直以来也流传着这样一段话:“你所站立的地方,就是你的中国;你怎样,中国便怎样;你是什么,中国便是什么;你有光明,中国便不再黑暗!”

汉服一词,缺了“汉”字,指代任何衣服都可以。但其中有一件被冠上了“汉”,那就只能是汉这个民族的服装,将华与夏背负,将历史背负。穿上这件衣服,作为先行者,我们必须传承汉文化。只是想轻轻松松穿着玩耍,只愿意特立独行地想“我穿的不是汉服,是漂亮”“只是想过把古装小姐与侠客瘾”......不是不可以,只是在很多很多年以后,才能有真正的轻松。这最后一段话,写给只是因为觉得汉服漂亮而被吸引过来的朋友,认为用影楼装、影视装也可以代替汉服的朋友。我个人是从没觉得轻松过。

文/加乌乔然

汉服复兴者,同袍飘

丁酉年甲辰月庚午日 凌晨 于浙江·嘉兴·平湖·钟埭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