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的话就很权威?现实却啪啪打脸
不知什么时候开始,“专家”、“教授”这些词成了人们生活调侃的调味品,被人们活生生地喊成“砖家”、“叫兽”。
其中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
1.为什么当医生坐诊的是别人而不是你?
“有头孢吗?”
“有,是你吃还是别人吃?”
“我吃。”
“你怀孕了,不能吃头孢。”
“不会吧,上次产检的时候医生都说过第三代头孢对小孩是没有影响的。”
“我建议你最好不要吃。”
“……”
每年我的支气管炎都会发作1-2次,每次发作都有历时半个月以上。若是平时无所谓,随便吃点药就能控制咳嗽。可是怀孕了,不敢随便吃药,也懒的去医院。第一次发作的时候硬抗了十来天没有好,只好到药店买了些蒲公英,罗汉果之类的草药泡茶喝,硬生生熬了一个多月才慢慢好转。其实我当时想买些抗生素,连续跑了两家药店,导购员都拒绝卖给我。难道医生会骗我不成?
也许是因为怀孕抵抗力更差些,第二次支气管炎和鼻炎一并发作距离上次发作不到两个月,受烟尘刺激,或者吹空调受螨虫刺激,很快就咳块状浓痰,挨了两周,终于决定去医院让医生看看。
验过血拿报告给医生看:“因为你怀孕了很多药是不能用的。但是你有浓痰,是感染了,我给你开点西药,这些药是对小孩没有影响的。”
“好。”
“我给你开点头孢,还有另外一个药我们医院没有,建议你去外面药店买。这个要叫沐舒坦,一定要德国产的,国产的不是真的沐舒坦。如果没有的话就买念慈庵的糖浆。”
“头孢能吃是吧?”我再次跟医生确认。
“当然可以。”
“那个沐舒坦,你能否给我开个处方什么的,不然药店的人看我怀孕了都不卖给我。”
“我会给你开的。记得买德国产的,不是国产的。”医生再次嘱咐。
“好。”
跟医生道过谢,我拿着处方单去医院附近的药店问是否有德国产沐舒坦,导购小姐看了一眼处方单,确认是我吃的药后满脸狐疑:“医生给你开西药?”
“是的。”
导购员笑着摇摇头。依然去寻找我要的药,结果没有找到。
我只好再找下一家药店。
药店导购员的表情和语言跟上一家导购员几乎一样。不同的是这家有沐舒坦,不过是国产的。
没有我要的,只好买了一瓶念慈庵川贝枇杷膏。
为什么医生说的和药店导购员说的完全相反?医生说能吃头孢,导购员却坚持认为不能吃呢?
我选择了再次相信医生。毕竟人家是主任医师,从业二、三十年,挂号费50块一次,药店年轻的导购员不过是具备了最基础的药理知识而已。要不然为什么在医院里坐诊的是医生而不是这些导购员。怀孕是很多药都不能吃,但是不代表所有药都不能吃,肯定有些药是安全的。
2.南方人得糖尿病都不用吃大米了?
“那个老妈子说不能吃大米粥,血糖就降下去了。”
“那个老妈子是退休老中医还是医院特聘的专家?你住院那么久,医生有跟你说过不能吃大米粥吗?你住院吃的糖尿病营养早餐里不就有大米粥?照你这么说人家南方人得了糖尿病都不用吃米饭了。”
关于糖尿病能不能吃大米粥的问题,婆婆吵了公公N多次。这次,公公按我建议的怼回去,婆婆被怼的哑口无言,也终于接受了吃大米粥。
而婆婆口中的那个老妈子也只不过是小区里一个行动不便的普通老太太而已。只是她与婆婆经常在一起聊天罢了,并非什么退休老中医。
而就这样普普通通的聊天,却成为公公和婆婆每天吵架的导火索。因为公公为了照顾我的口味而每天早上熬大米掺小米粥喝。
3.为什么别人能生下孩子而你却不能?
在网上看到一个新闻,说的是重庆一家人为省钱给即将临盆的产妇叫了当地没有资质的接生婆接生,结果孩子窒息,产妇子宫被接生婆撕裂,大出血,生命危在旦夕,最后送医院。
产妇的丈夫说:“我已经交了5500元了。”
产妇的小姨唉声叹气:“我们老家那边都是叫接生婆接生的,就她(产妇)生不下来,怪她命不好。”
是啊,的确是怪产妇命不好,原本1500块(有生育保险的连1000块都不到)就可以在医院安全生产的,却非要被折腾去了半条命还多花钱,怪产妇咯?
“别人都能生下来,你为什么生不下来?”
“咱们村的都没有剖腹产的,就你娇气,非要剖腹产,多花那么多钱。”
“你看新闻里人家在厕所里生孩子跟拉一泡屎那么轻松,你为什么三天三夜也生不出来?”
听到这些话的产妇,估计都想跟着肚子里的孩子一起上天堂算了,即使不想,也会从那时起彻底认清自己嫁的是人还是畜牲。

专家的话没有七大姑八大姨的道听途说管用,究其原因,我认为无非有三个。
1.认知面太窄,局限了其承担责任的能力。
很多人由于认知的局限性而保持中庸之道,宁愿保守不犯错也不会冒险承担责任。
这就是为什么药店的药品导购员不敢卖药给孕妇的原因所在。
如果导购员的认知与主任医师的认知一样,相信导购员也就不甘心只做个导购员了。
2.“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宁可相信道听途说也不愿相信专家医生的人,多半认识了一群与其有更多共同语言的人,他们更容易与这群人产生共鸣。
无论是理论知识还是人生高度,专家医生都是他们这辈子都无法企及的,更不存在共同语言。通俗点说就是“道不同不相为谋”。
然而改变世界的一定是这些专家、教授,而不是那些七大姑八大姨。
3.人喜欢从自身的经验和认知出发做出选择。
无论这些经验是普适性的还是个案,部分人会毫不犹豫地选择相信自己的经验,认为这样更靠谱更接地气。

我认为要解决这些问题,最基本的还是提高国民素质教育和普及相关的知识。
教育虽然不能让人发财,但是却能直接有效地提升人们的认知水平(不仅仅是识字),进而减小犯错(犯罪)几率。
普及相关的知识,做好宣传工作,可以间接地提高人们的认知水平。
只有当人们的认知水平普遍提高以后,“专家”、“教授”的权威才真正让人们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