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想法散文

四十不惑,你不惑的是什么?

2022-09-15  本文已影响0人  雪中花1016

    近日学《论语》,我读到一些章节,除了要理解字词意思之外,对于文字背后的一些内容也会有一些更深入的思考,于是寻章摘句,随手记录下来大概,利用下班时间,对及时补充完善,于是就有了接下来的一些文章,这既是对《论语》学习的一些总结反思,也是对自己写作能力的练笔和提高。

                                        ——题记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踰矩。两千年前的孔子告诉我们,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我们要有不同追求,从现代生涯角度来看,圣人为我们的人生描绘出了理想的人生状态。

      这句话中圣人所说的“四十不惑”,到底不为什么所惑呢,我想可能是不惑于这三样东西:外物、他人的评价和过往的经历。

                    不惑于外物

    这些外物是带给我们烦恼的利益。天下熙熙,皆为利往,天天攘攘,皆为利往。有一首打油诗说得好:

      争名夺利挺荒唐,

      焦虑算计天天忙。

      直到最后才明白,

      人生不过一张床。

      简单数句却道出了人生的真谛。看看我们身边,生活中遇到的烦恼,职场上面对的矛盾,说到底,复杂矛盾的背后都是因为利益之争,如果少了一些利益之争,人生烦恼就会少很多。

      这些外物是带给我们累赘感的物质。人生四十,应该做减法,《少即是多》一书中告诉我们“我们生活在一个全新的时代,从物质中获得幸福的时代已经结束”,我们要建立一个简单的生活形态,摆脱物质拥有的快感,减少物质攀比的心理,如果一味陷入到“别人都开上宝马了,我为什么还不能”“别人都住别墅了,我为什么还住楼房”的自怨自艾中,那么你的人生很难幸福起来,一味地追求物质和不断地攀比,只会让你陷入到了物质比较的泥潭无法自拔。

      这些外物是羁绊我们心灵自由的荣誉、权利或地位。人到四十,应该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不想要的是什么,自己在乎的是什么,摒弃的是什么。东晋诗人陶渊明经历了“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煎熬,终于找到了“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的人生梦想,唐代文学家刘禹锡虽居陋室,却有“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的清净与安宁。所以一个人越早明白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他的选择内耗就越小,在无关紧要的事情上消耗的精力就越少,一个人越早地摆脱迷惑的状态,就越容易容易实现精神上的自由。

                  不惑于他人的评价

    不惑于他人的评价,首先要坚定地做好自己。每个人都是社会上独立的个体,作为芸芸众生中的一员,即使我们没有“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自信,也要有“我与我周旋久,宁做我”的底气。很喜欢金庸在《倚天屠龙记》里的一句话:“他强任他强,清风拂山岗,他横任他横,明月照大江”,内心强大的人才有如此超脱之境界,一个人只有超然于外物,才有如此这般的淡定和雅量。

      不惑于他人的评价,也要不在乎别人的流言蜚语。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人世间也是如此,纷繁复杂的世界,各色人等都会碰到,自私的、奸诈的、虚伪的,巧言令色的,别人面前污蔑诋毁的,对事实扭曲造谣的,总之什么样的人都有,但是清者自清,浊者自浊,如果你很在乎别人的评价,努力活在别人的眼里,有一天也必定会死在别人的嘴里。

      猎豹移动的董事长兼CEO傅盛在分享了他对创业的看法时说“我可以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内心还是挺强大的,如果对别人的话太过在意,我早就疯了”。所以人人背后都说人,人人背后有人说,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评价,在“真做假时假亦真”的世界里,到底什么是真相,又有多少人活得清楚,弄的明白呢?做好自己,不要在意别人的看法和评价,别人评判的好与坏,与自己又有什么关系呢?

                  不惑于过往的经历

      随着年龄的增长,经历的事情也越来越多,人生不免一些后悔的事情,有的人后悔考大学时没有好好努力,有的人自责找工作时盲目从众,有的人人到中年遗憾选择职业时没有留在父母身边,有的人懊悔年轻时没有好好教育子女等等....,这些都成为以往岁月给我们留下的无法弥补的伤痛。其实到了不惑之龄,人生本应该更加地通透练达,那些对过往岁月的纠结、遗憾或悔恨,其实都是自我内耗。

      英国有一句古老的谚语:“你不必为打翻的牛奶哭泣”,发生过的事情,就不要懊悔,沉溺于过往,不仅于事无补,只会徒增烦恼。凡是过往,皆是序章,凡是未来,皆可期待。一个人只有更好地关注当下,才能更好地期待未来。如果人生百岁,虽然已过不惑之龄,我们不是还有六十年的美好时光?在这六十年里,汲取经验,过好当下,规划未来,依然可以绘就出人生下半场的精彩。

    最后,希望我们都能按照圣人描绘的人生理想,过了而立之年,怀着四十不惑的智慧,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个阶梯,将今后的人生之路走得更加稳健和踏实!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