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灰色年代》第四章、做医生/第一节(1)

2023-09-22  本文已影响0人  房作者_0970

——第四章、做医生/第一节、读卫校(1)

[图片]

古语有云:“读书人不为良相,便为良医”。中国传统民居通常在中堂供奉“天地君亲师”牌位,千百年间发展形成的格言民俗为什么要如此尊崇教师、医生这两项职业,值得我们好好想想。

我的学医经历与“古语”无关,与家教也无关(我爷娘虽然都是老师,但最反对我们读书了,尤其是我娘)。我毕业分配时按条件只能读卫校(按照毛主席的“六二六”指示:文革时学医的毕业生都要分配到农村去工作的,户口也迁到学校去的),比务农好点比进上海工矿差远了。但我还是蛮开心额,因为我在中学毕业前因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内毒素进入血液引起败血症)高热住进上海市第二人民医院内科病房。每天挂盐水屁股还要早晚打二针,一周后病情好转(听我大姐说当时血压很低蛮危险的)。因我妈是老师木有家属劳保所以我提早出院了,当时还是很留念我懂事后的第一次住院。住院期间医生和护士工作引起了我极大的兴趣,心中有一种学医的愿望,当时感觉他(她)们就是白衣天使,所以分配我到卫校学习我还是很高兴的。

[图片]

微信照片,原南市区卫生学校,现已拆除了。

卫校的三年学医历程:其实在课堂上阿拉中西医结合班在同一届四个班中算是学的最多的,满打满算也就一个学期(一年)。第一年是学工、学农、办学习班,只有四分之一学期学习医学知识(由于我在学农时打群架还停课捡讨半个月),第一年就算过去了。第二年学习半学期,到农村卫生院和地段医院实习半学期(在农村我们坐的一户人家二个儿子患急性传染性肝炎我也传染上了,回到上海就住进传染病院隔离半个月,病假二个月),第二年又算过去了。第三年国家为了解决中医后继无人的问题,挑选阿拉班级改为中西医结合班开始学中医;有本区有名的老中医采取师傅带徒弟的方式(一个老中医带二个学生,文革前卫校也办过这样的带徒班)学习和实习了一个学期。三年卫校就算毕业了。

阿拉读了三年,阿拉上一届额学长只读了二年就分配到医院工作了。工、农、兵大学生也读三年就毕业了。我个人认为阿拉学的东西与工,农,兵大学生额差距也不会很大,阿拉还读过四年中学,听说有些工、农、兵大学生连中学都没有上过。这与最高指示有关,1958年毛主席提出了党的教育方针:“教育必须为工人阶级的政治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必须缩短学时,开展教育革命”。听说文革前医科大学就有一种不需要考试的提干生,就是把工厂里工人出生的党员干部包送进医科大学。毛主席说;“卫生部是老爷卫生部”,提干生就是“掺砂子”。这些“砂子”很多都成了医疗卫生系统的领导干部。文革中各大医院还从后勤人员中挑选阶级成分好的就读医院自己办的“七、二、一”工人大学,二年毕业也照样听诊筒拿好做医生看病人。

1977年,邓小平于8月3日召集了座谈会。8月6日下午,会议讨论的重点转移到高校招生这个热点问题上。有人提到当时清华大学的教育质量时说,现在很多人小学毕业,补习了8个月就学大学的课程,读了三年就毕业了,根本没什么真才实学,邓小平同志听了此言,当即不满地说;“那就应当叫清华中学,清华小学,不能叫大学。”清华大学的教育质量尚且如此,其他高校的教育质量可想而知。

然而学医不是开玩笑的,侬将来要面对的是病人。文革前卫生“老爷”部在1959年初制定的医学教育规划是:北京医学院,天津医学院和上海第一医科大学的本科教育却由5年延长到6年,中国医科大学的学制甚至延长到了8年。文革后又恢复

了这一学制,说明这些“老爷”要比领袖懂行。因为阿务卵冒充金钢钻,是要出人性命额。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