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国产《不速来客》跟西班牙《看不见的客人》一比较,差距出来了
2017年,国内上映了一部多重反转的悬疑推理神作——《看不见的客人》。
这部电影不但以1.72亿票房打破西班牙电影在国内的票房纪录,还在观众口味挑剔的豆瓣上,获得了8.8的超高评分。
4年过去,国产悬疑片同样出了一部多重反转悬疑电影——《不速来客》。单看名字跟前者有些类似,其实是完全不同的故事。
这部电影有张颂文、范伟等实力派演员主演,故事反转设置得也比较巧妙,中间还穿插了不少黑色幽默情节,可最终只收获了6732万票房,口碑更是低至6.8分,只能算是过了及格线。
国产电影《不速来客》可不是仅仅比西班牙电影《看不见的客人》少了2分,前者是不到3万人打出的分数,后者是106万人打出的分数。
众口难调之下,人数越多,分数就会越低。
那么,《不速来客》究竟差在哪里呢?
一
故事涉及的主要人物不少,窃贼老李、神秘女子、前警察阎正、外卖员马明亮、尤老板以及人贩子张耀忠。
电影有意把剧情打散,跳跃式的交代部分信息,如果按照时间线重新梳理,其实就是一个比较简单的故事。
前警察阎正生病住院时,女儿被人贩子张耀忠的手下拐走,经过一番调查,最终锁定了买家尤老板。
阎正原本打算偷拍下尤老板与张耀忠的肮脏交易,从而捣毁这个犯罪团伙,没想到另外两伙人打乱了这个计划。
外卖员马明亮与尤老板的情妇莉莉打得火热,两人打算合伙将尤老板藏在家中的一百万现金骗走,却刚巧与阎正撞了个照面。
窃贼老李的儿子身患重病,急需筹集医疗费,阴错阳差之下偷到了尤老板家里,不但撞见了尤老板情妇的尸体,还与阎正互相误解,进而陷入两难境地。
《不速来客》分别以不同人物的视角讲述了各个角色的所见所闻,每增加一个视角,就让故事反转一次,最有意思的是这些事情发生的时间恰好在同一时间段。
这种故事表达方式,完全能感受到导演的用心之处。
二
只是多层反转的目的达到了,却给电影带来了三个难以忽视的问题。
首先是为了反转,强行拉长了时间线。
以不同角色视角讲故事,这就意味着各个人物之间不能有过多激烈交集,一方面在创作上难度极高,导演要对每个镜头中的人物、故事都做到细致入微的分析,不能有丝毫差错,另一方面只要出现了人物就会暴露给观众一些信息,进而容易削弱后面的反转效果。
所以在处理其中的矛盾上,电影有意将每个角色固定在某个时间点上。
比如电影开头,窃贼老李刚好遇到回到家里的阎正。为了防止被发现,老李玩起了躲猫猫,最后藏在床底下。
从老李躲在床底到发现情妇尸体后出来,这个时间貌似很短。
但是从后面剧情来看,这段时间发生了很多事情,情妇发现阎正身份可疑、阎正和尤老板等人谈话、冲突之下情妇被砸死、外卖员进门被阎正打晕、阎正把尸体拖到房间......
作为入室盗窃的小偷,老李对周边的动静理应极为敏感才对,可这段时间他的世界却是静止的。
外界发生了这么多事,他丝毫不知,甚至都没有听到什么响动。
就连看到情妇尸体,都是偶然转头看到的。
电影为了剧情反转,强行将老李躲在床底下的时间拉长,却导致出现了新的问题。
如果按照正常逻辑,外面有谈话有打斗,这些都会吸引老李的注意,他要么冒险出去看看,要么更加紧张,生怕被人发现,但不管怎么选,都不会对一切毫无所知。
只是这么处理的话,就出现了前期信息交代太多,后面剧情难有反转的尴尬局面。
老李是推动整个剧情发展的关键人物,他的所见所闻就是观众的代入视角。导演为了营造后续的反转剧情,却将主线人物的时间停滞,这是一种很讨巧却不高明的做法。
类似的问题同样出现在另一主要人物外卖员身上,他在门口说“外卖到了”与进门之前,好似时间很短,实际上阎正先是与情妇、尤老板有一番打斗,之后又处理完现场和尸体,最后才给外卖员开门。
电影用外卖员等待开门的时间,让阎正犹如超人般做了一大堆的事,形成了一个极为不对等的时间长度。
更夸张的是,各种动静之下,外卖员不但没有丝毫怀疑,甚至连异响都没听到,说明他的世界与房门内的世界同样是隔绝的。
同是多次反转,《看不见的客人》却是完全不同的处理方法。
电影起因是男主艾德里安与情妇劳拉偷情,谁知在酒店中劳拉身亡,男主也成了第一嫌疑人。
为了给自己脱罪,艾德里安找到了从未打过败仗的金牌女律师弗吉尼亚·古德曼。
随着女律师的一步步引导,艾德里安不但如实交代了曾与劳拉卷入一场意外事故,还在地图上标出了藏尸地点。
这部电影从劳拉之死到意外事故,再到假律师的复仇,中间还穿插了艾德里安从没一句实话到一点一点说出真相并做出合理推理。
《看不见的客人》不但在故事剧情上有着精彩反转,在角色身份以及内在动因上同样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可谓是环环相扣。
反观《不速来客》,仅把时间差当成故事反转的必要手段,在剧情处理上就显得比较粗糙。
尤其按照《不速来客》对时间的处理手法,其实还能加上更多反转,比如后面人贩子的身份再来一次真假美猴王,情妇背地里又做了其他安排想独吞赃款,尤老板的真实目的......
但是可以设置更多反转并不是一件好事,因为这表示电影没有一个核心主线,细枝末节增加再多也没有太大意义,这也是《不速来客》的第二个问题。
三
大匆看完电影最大的感受就是,好像看了,又好像没看,完全不知道这部电影究竟想表达什么。
如果从人物角色上来讲,老李要救儿子、阎正要救女儿、外卖员想拿钱走人......
每个人的目的交代的都很清楚,但都不能算是电影主线,再加上导演一开始就故布疑阵,对老李的行为动机藏着掖着,所有人好似有问题又好似没问题。
悬疑感拉满了,但是从观看体验上就很迷惑——剧情主线是什么?
老李偷钱?没交代动机。
阎正是什么人?没交代背景。
外卖员是什么目的?半路才出来的人物。
相比之下,《看不见的客人》剧情脉络就清晰得多。
开头交代男主卷入人命官司,请来金牌女律师是为了给他脱罪。
随着男主透漏更多实情,剧情一次又一次地迎来反转,即使后来牵扯出不为人知的另一起事故,男主的目的从在“劳拉之死”中摆脱嫌疑,变为了“从劳拉之死与意外事故中”同时摆脱嫌疑。
自始至终,“为男主脱罪”这个目的是没有变过的。
最后透漏女律师的身份是假的,也是把这个反转设置在了结尾,而且假律师本身就是那起意外事故的受害方,属于局中人,在剧情逻辑上也不突兀。
《不速来客》穿插多条故事线,每条故事线都浅尝辄止,只在某一个时间段发挥作用,没有一条线可以贯穿始终。
如果强行找出来一条,可能就是老李与外卖员如何摆脱当下的困境。但这条线太不清晰,也没有足够的凝聚力,因为其他人的故事线并不是为这条线服务的。
观看过程就是一脸懵的开始,一头雾水的反转,最后外卖员杀人抢钱被抓结束,这不是太过莫名其妙了么?
剧情反转用爽了,却不知道是为了什么目的,反而成了为了反转而反转,为了炫技而炫技!
四
《不速来客》最后一个问题就是戏剧化太多,真实性太弱。
阎正在执行计划前,找到一位朋友做了监控,一旦发现不对就立刻报警。然后这位朋友上厕所时,门被木板卡住了出不来,你说巧不巧?
窃贼老李为了给儿子凑够手术费,打算一晚上偷几十万出来。然后他没去富人区,反而将目标定在了偏僻破旧的老小区。是什么让他误以为这里面有几十万?不清楚不明白。
屋内发生爆炸,外卖员趁机捅伤老李打算独自带一百万现金逃走。
照理说出这么大问题,消防队和警察很快会赶来,他却不慌不忙地给冻成冰块的钱化冻,最后被捕。
你前面伪造现场,把自身痕迹抹掉的智商是被编剧给吃了吗?
《不速来客》中众多故事的巧合性太强了,任何一条线单拎出来在生活中都不常见,更何况要让这么多奇怪事情同时发生,基本就成了不可能事件。
对于电影来说,给剧情增加一定程度的戏剧性有利于制造冲突,也让故事比较有看点。但是戏剧性太多了,真实性就变弱了。
“如何让观众相信电影故事是真实的”就成了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最近播出了一档关于电影制作的综艺节目《导演请指教》。
制片人、导演、影评人、大众观影团等跟电影密切相关的人员聚集在一起,针对新人导演拍出的短片表达自己的观点。
有些短片比较难懂,有些短片比较煽情,也有些短片具有极强的导演个人风格.....
很多老师分别从剪辑、运镜、镜头设计等给出了比较专业的建议,但是针对所有的短片,都有一个共同的评价标准——能不能让观众相信这个故事是真的。
《不速来客》作为一部悬疑喜剧片,确实体现出了这两个特点,但这是以牺牲故事逻辑换来的。
片中几位演员的演技虽然成功驾驭住了角色,可真实性的问题早就出现在了剧本和人物背景上,单靠演技根本弥补不了。
如果不相信,就没有代入感,自然谈不上好口碑。
点个“关注”,鼓励鼓励。(。・`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