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

别让自己成为跟风的“乌合之众”

2017-08-13  本文已影响0人  MillaYee

                                          1

很早就听说过居斯塔夫. 勒庞的《乌合之众》,此书被列为“改变世界的20本书”,弗洛伊德、托克维尔、泰纳、勒南等都受其启发,对它评价甚高;不少政治家,如罗斯福、丘吉尔、戴高乐都对作者崇拜有加。其推崇程度如此之高,让我产生了强烈的好奇,于是在网上下单买了一本。我买的这个版本书的封面是鲜红色,这在严肃类图书中很少见,拿到书后,我在想为什么会设计这个颜色。读完了本书后,我猜想,大概是设计者想表达的意思是这是一本带有一点偏激观点的书籍吧,比如书中多处对妇女、对中国、对拉丁民族表现出严重的蔑视。但瑕不掩瑜,书中大部分观点确实非常有道理,即使在现代社会,也具有极强的指导意义。

《乌合之众》首次阐明了社会心理学中的一些重要问题,研究了群体特征和种族特征的不同之处,指出了群众运动的性质,分析了领袖与群众、民主与独裁的关系。这个一百多年前写出来的作品听起来很晦涩离我们很远,是不是?但如果仔细想想,里面的很多观点,确实可以解释我们生活中经常看到的某些现象。今天,我想挑书中一小部分的内容来聊一聊我的理解:如何利用群体的特征来做有利于我们的事情?清楚了群体的特征后,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可以给我们带来些什么启发?

在了解群体具有什么特征前,我们先了解下勒庞对群体的定义:他说的群体是一个特殊的心理整体,指的是受某一件事、演说、激情、恐惧、爱恨的刺激而聚集在一起,为某个目标或某些精神需求而有所行动的人。勒庞认为,人一加入群体,原先的个性便会消失,他不再独立思考,而是随大流,无意识占上风,智力程度减弱,很难做出明智的事情。

从以上信息可以看出,群体是非常容易受影响的,而影响他们的事情,必须是足够简单,不需要做过多思考,以简单的形式呈现才能被群众所接受;同时,这个观念是否正确,是否包含真理,其实并不重要,因为群体很少去做这个判断。

                                            2

既然了解到群体具有这样的特征,那我们工作和生活中,是否可以根据这些了解做些对我们有利的事情呢?

不知道你有没有和我类似的经历:看着某个领导或某个同事,在会议室挥斥方遒,口若悬河,台下的人群一脸崇拜,频频点头,觉得所言极是,这人怎么这么有见解。不排除确实有小部分人具有真本事,所表达的观点确实深刻又有道理。但大部分情况,当你把自己抽离出来,或者事后单独思考时,你会发现,原来那人在会上说的有这么多漏洞,有些甚至是常识性错误,但在当时那种情况下,看着他那么自信的表达,竟然没有半点怀疑,听他在那一本正经胡说八道,还一脸崇拜。后来,当我学会不受旁人影响,跳出来看问题时,每当遇到这种情况,都会在脑海里浮现那个表情包:请开始你的表演。

又或者我们来想象一个场景:你去参加一场“中国经济形势报告会“,主办者请来两位专家作报告。

A专家先用一个令人轻松愉悦的笑话开头,然后论述了当前中国经济的五个特点和三大危机,紧接着,他对近期中国经济走向给出了四个明确的预测:房价将在2018年上半年迎来拐点,人民币将在今年年底一次性贬值10%……最后他给听众提供了五个建议:购买美元和黄金,谨慎对待中国股市等。

B专家一上来先向听众道歉,说我好几年前就判断中国房价过高,但是房价仍在上涨,所以我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走低。。。过去四年我的预测准确度只有50%,实在抱歉,今天我也不知道是多买点黄金好,还是买股票好。

请问你会更相信哪个专家?我想是A专家。

不过,根据两人过往的预言记录,B专家的准确度的确“只有50%”----但A专家的准确度可能只有30%,他过去二十年一直在唱衰中国经济,但是几乎一次都没准过。可A专家的书出了一本又一本,本本畅销;电视节目做了一期又一期,期期高收视。这种情况在我生活中很常见,不是吗?这是为什么呢?为什么有些专家的预测准确度很低,我们还是喜欢听他们说?

根据以上两个例子,我们可能得出结论:做人做事要自信,自信才能增加说服力,影响别人。

                                            3

这样说对,但也不全对。你能说那些表现出“自信”的人他们真的就觉得自己说的是对的吗?不,这很有可能是他们的一种策略。而这种策略的使用,是基于对群体心理的了解。《乌合之众》里提到,群体是从来不渴望真理的,理性从来就不曾指导过群体。要在群体中成为一个有影响力的人,从来只针对他们的感情而绝不会理会他们的理性。

很多专家和领袖特别善于根据群体的这个特征建立自己的影响,比如采取书中所说的“断言”方式。断言简单明了,完全不用说理和证明,这是让某种观念进入群体头脑最有效的办法之一。勒庞提到:“断言得越干脆,越没有拖拖拉拉的证明和解释,便越有权威。大部分人,尤其是普通民众,除了自己的专业,对事情并没有一个明确、理性的看法,他们不知道如何行动,这样的专家就是他们的带路人。”“在揭示事情的复杂性,进行解释和说明的时候,智力常常会让人显得太过宽容,从而大大削弱使徒所需的强烈而粗暴的信念”。直接果断地告诉群体一个明确的方向,不管对错,都会让人容易产生信赖。反之,如果你在给群众宣扬你的观念时,使用一系列逻辑推理,然后尽可能严谨地分析各种可能性,尽管你所说的都是对的,人们也很难受你的观念影响。这就是为什么刚才事例中的两个专家,我们更容易倾向于相信A专家,即使他的预测准度很低。

                                          4

由此,也许我们可以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得到一些启发:

1. 人们喜欢确定的答案,确定性,是一种极大的心理安慰。在给群体宣传某些观念时,尽可能“断言”,不要太在意事实的真相;

2. 不要事事讲逻辑、讲严密推理,在群体面前,这些不管用,把理性留在特定的人和场合面前;

3. 既然已经知道了这些道理,那么当别人说得越好听,越确定,表现得越自信的时候,清让你的理性发挥作用:小心不要掉进他营造的陷阱,你得判断其是否具有逻辑性和合理性,不要让自己成为“乌合之众”中的一员。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