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像烫卷了的头发一样,梳起来容易打结

2020-12-16  本文已影响0人  太阳与花儿

什么时间做什么事,既然已成规律,最好别轻易打破,不然就有可能出现意外状况。

举个例子,惯常在午饭前要排空肚子,再去就餐。偏偏这一日,外出跑任务,到点没有上厕所,于是吃饭的时候,就没有胃口,最终没吃好。

这是可能的。

还有,每晚睡前都要检查一遍门锁了没有。偏偏这一日,没有检查,刚好门没锁,被小偷钻了空子,顺走了客厅的旧电脑——所幸,未闯进卧室造成更大伤害。

这也是有可能的。

各种匪夷所思的状况,只要能想到,就有一定的发生几率。

就像x时x分的固定节点,我会做一件事,然后到晚上入睡前,会再确认一遍做了没有,也就是常说的复盘。

但这天,因为起太早,还不到时间,就没急着做,打算晚点再做。结果,之后为其他事分心,等回过神已是要上床的时候,又因为想调整生物钟赶紧睡觉,睡前忘了“复盘”步骤。

于是,坚持了许久的某件事,这一日,断了。直到第二天才发现。

潜意识里总以为已经做了。

这是做得太久形成的一种思维定势。

好比吃饭,一般,十二点是吃午饭时间。就算没人提醒,生理反应也会告诉你,饿了,该吃饭了。

所以,按照常理,两三点的时候回忆自己有没有吃过午饭,自然而然会觉得已经吃过了。

不吃午饭,干嘛去了呢?忙事情忙到没空想是吗?

哦,不无可能。

梳理了这么些,是不是看不懂我要表达的是什么?

正常,因为人在懊恼的情况下,行为总会有些怪异。

什么时间做什么事,人如果真的能如机器一样运作多好。

特别对于掌控欲原则性都很强的人来说,“计划内”永远是安心阀门。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