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联盟忘忧社训黄粱者

在稀缺和短缺之间,擦亮双眼

2018-12-26  本文已影响32人  火星人30
眼睛.jpg
这是日更1000天计划的第四十五天

之前的文章,我们了解到,以价格的高低来作为人们竞争稀缺资源的规则,虽然可能不是最公平的,但对于整个社会来说,却是最有效率的。

但是,如果价格竞争的规则失灵了,或者价格受到了控制,那会出现什么情况呢?

我们经常听到的短缺和过剩,就是价格受到控制所导致的,我们今天先来说说短缺,看看它的定义:

短缺是指,因为价格受到了抑制,人们仅用出价的方式买不到某种商品,而只有采取其他的竞争方式才能得到这种商品的情形。

短缺不是指供应量的减少,而是在供应量不变的情况下,需求突然增加,而价格被控制住了,这时候,人们除了出价,还需要依靠其他方式去竞争的一种现象。

很多人容易将短缺和稀缺混淆,实际上,它们是完全不同的概念,稀缺是不可避免的,是我们全人类都会面临的问题,而短缺是人为造成的结果。

我们经常遇到的短缺的例子有很多,比如:

高峰时间打车,你付钱也打不到车,需要再花上时间来排队等待;去游乐园玩,即便你已经付了门票钱,在准备玩具体项目的时候,你还是得排队等待;春节期间火车票很难买,即便你蹲在手机前,可能票一放出来还是被抢光了,无奈之下你得去找黄牛党;

很多人觉得,这些都习惯了,没办法,中国人太多了。然而,只要你出更多的钱,总有办法解决的。

传统的出租车,你可能解决不了高峰期排队的问题,但是自从滴滴出现后,有了高峰期加价的功能,只要你肯多出钱,司机第一个来接你;

在一些游乐园,开始有快速通道,之前我去广州长隆的时候,所有项目都有快速通道,你只要多花20块钱,就可以从旁边的快速通道直接进去;

火车票难买,变相说明票价便宜,这也就给了黄牛党空间,如果提升票价,当票价贵到某种平衡的时候,坐火车的人就不会那么多了,当然,你如果更有钱,那就坐飞机吧。

但是,所有的事情都可以通过出高价来解决吗?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很多过去容易造成短缺的现象,都在一定程度得到了解决,比如刚才说的滴滴打车问题,但是,还是有一些东西,不能单纯地依靠价格来解决的。

判断一件事情能不能单纯依靠价高者得,最好的标准就是看看卖家是否需要挑选顾客

如果卖家觉得有必要划定顾客的范围,那么他卖的东西就不单根据价高者得的规则了,因为他选择了顾客,受众范围缩小了,价格自然就降低了。比如一些名人,单纯面向大学生群体办讲座,为祖国未来的栋梁传播知识,且只收取一个象征性的入场费,对于这位名人来说,这是公益活动,虽然金钱有损失。

再比如孩子的教育,在我国,幼儿园、小学、初中是划片的,读什么学校,是根据你的房子、你的户口分配的。对于学校来说,这个阶段提供的更多的是服务型的功能,他们并不在乎到底谁在接受教育,所以,学校不挑学生,而是完全遵循价高者得的原则,你想过来读书,就花钱去买学区房啊!

但是,到了高中,大学,研究生,甚至博士,教育的功能发生了转变,学区房解决不了问题了,学校开始挑选学生了。学生的成绩、综合素质等等,都是学校挑选过程中需要考虑的标准,这时候,就不是按照价高者得来的标准来进行分配了,这时候的短缺,虽然也是人为造成的,但却是不可避免的。

短缺是一种暂时的现象,很多时候,是人为制造的一直假象。

苹果手机限量首发、某个项目的会员限量开放等等,都是一种制造短缺的营销手段,我们一定要搞清楚稀缺和短缺的区别,不要盲目跟风。

现在有一些项目和服务,也是刻意营造这种气氛,让人觉得你再不进来,名额就没了。有很多会员制,实行“在基准会员费的基础上,每超过100人,就需要再加100元”的模式,很多人看到这个,就冲动了,觉得再不参与,就越来越贵,亏大了。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不要冲动,在报名前,你可以去问问那些已经报名的人,多了解一些详细资料,看看这个项目或者服务,是否真的能够好到挑选用户的地步,最后再判断是否要参与,即便你真的多花了一点钱,那又如何?别为自己省了100块洋洋得意,你很有可能把1000块的基准费用都亏进去。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