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第一句
2020-04-05 本文已影响0人
行者刘白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子,即是孔子。孔子是咱们春秋时期人物,全名是孔丘,古人为了表达自己的志向都有自己的“字”,孔子的字是仲尼,也叫孔仲尼。孔子是古时人对对方的一种尊称,就像现在咱们称某某为老师一样。
孔老师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简单翻译过来就是学了后反复的温习、练习不也是件很高兴的事吗?
但这句话的理解还有更深的意思,先解释一下“说”,这个字在古时读“悦”,就是高兴快乐的意思,因为古代的字没有现在多,很多时候一个字会有两种读法,是为通假字。
学是学习,学习了后反复的练习不也不错吗?但这里的“习”更有实践、并且能在生活中活学活用的意思。我们学习了一个新的事物或学问,若经过反复的练习能在生活中用到并实践不是一件很让人高兴的事吗?
比如,可可今天学了一个成语“不打不相识”,那天准确的用到了同学胡依凌的身上就比较准确,这就是学习并实践了;比如,可可学了一个新的舞蹈动作,回来后经过反复练习成为自己会的一个舞蹈。这就是“学而时习之”。不亦说(悦)乎,就是说,难道这不也很令人高兴吗?
所以,咱们学了新东西,并经过练习变成了自己的技能,是一件多么令人喜悦的事啊。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