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思散文

上善若水

2019-08-14  本文已影响6人  放羊的琳琅

规则的意义何在?规则是因为得到每个社会公民承认和遵守而存在的,是人们的行为模式和准则。既然是行为准则,那必然是引导人性向善。这让我想起了老子的上善若水: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夫惟不争,故无尤。” 这段话的意思是,最高的善像水那样。水善于帮助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它停留在众人所不喜欢的地方,所以接近于道。上善的人居住要像水那样安于卑下,存心要像水那样深沉,交友要像水那样相亲,言语要像水那样真诚,为政要像水那样有条有理,办事要像水那样无所不能,行为要想水那样待机而动。正因为像水那样与万物无争,所以才没有烦恼。这便是水的规则,润物于无声,却受到世人的赞赏。

上善若水任方圆的含义是指最高的德行是像水一样,做人也像水一样柔能克刚,随圆就方。水利万物而不争,其实是一种无为的境界。上善若水代指“赤子之心”,任方圆则是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无论前路多艰险,取经恒志磐石坚”是其最好的注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都有一定的处事原则。孙中山“推翻帝制、建立共和”的革命志向愈锉愈坚,鲁迅先生“弃医从文”改变的只是方法,不变的依旧是那颗救国救民的赤子之心。无论条件环境如何变化,对信仰、追求的一贯坚持都是令人尊重的品格。所以我们应该像水一样,穿行于险恶的环境中,尽管改变了自己的形状,却仍能坚守内心的准则。世界上最柔的东西莫过于水。水——随方就圆,随遇而安。 如果我们的心能如水一样的柔软:遇到硬的绕开他,遇到软的充满他,遇到强的恭敬他,遇到弱的帮助他,遇到善的同流于他,遇到恶的不合污于他……若能做到这样,什么样的事情还能造成我们内在的冲撞、不平和难过?没有任何事物能真正挡住水,急流遇到巨石也只不过跳出一个美丽的浪花,然后又加入众流默默向前。水永远只走它能走的路,只穿过它能穿过的地方,它不创造机会,也不错失机会。如果我们在日常中修行自己的心如水一样,活在世上只有顺畅和歌唱,哪还有什么爱怨和嗔恨。

以曾国藩为例,曾国藩有一句话,“尤不愿得清官之名”,就是说他不想让别人认为自己是一个清官。但是通过一些资料来看,一方面,他确实是一个清官。在现存资料中,曾国藩没有把任何一分公款装入自己腰包的记录。他终生生活俭朴,“夜饭不荤”。晚年位高名重,其鞋袜仍由夫人及儿媳女儿制作。在晚清时代与其他名臣对比,如李鸿章,确实算得上相当清廉。自古在中国人眼里,真正的清官,必须“清可见底”,一尘不染,清到成为海瑞式清官,才叫人佩服。曾国藩远没有清到这个程度。以海瑞为代表的传统清官,他们的特点拒绝贪污腐败,对事实存在的潜规则绝不妥协。然而这样一清到底的清官,只能成为官场上的公敌,无法获得别人的配合。海瑞一清如水,必然反衬出他人的不洁。因此海瑞一生被官场排挤打击,无法调动一切可能的力量,来办成一些真正有益国计民生的大事。曾国藩不想成为海瑞式的清官。他刻苦自砺,全力内圣,是为了达到外王之业。因此,他做事更重效果,而非虚名。曾国藩从自身经验总结出,一个人特立独行,必然为众所排斥。因此官场之中,行事过于方刚者,表面上似乎是强者,实际上却是弱者。所以真正的强者,是表面上看起来柔弱退让、含浑包融之人。所以,曾国藩有意取海瑞一尘不染之实,却竭力避免一清如水之名。他的选择,远比做“清官”更困难更沉重。所以曾国藩他的处事规则是内清而外浊、内方而外圆,这有利于他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各方面的资源,为社会办一些大的事情,

  我们现在处于一个巨大的来自社会学校和家长的保护壳之下,不谙人事的艰难和社会的黑暗面,对于任何事都率性为之,仿佛一块不知轻重的木头,横冲直撞,可是过不了多久,生活终究会让我们认清现实。但我希望,即使在我们认清现实之时,仍能保持一颗质朴如水的心。一些人没有坚守本心,在经过一些险滩时很容易迷失了自己。上善若水任方圆不是见风使舵,也不是频繁地改变自己,而是在很艰难的境地下都能保持本心并与外界相容。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