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德人生有些文章不一定是为了上首页投稿中国传统文化

山水不在高深,英雄莫问出处!

2017-07-20  本文已影响13人  功德文化

唐代诗人刘禹锡写的《陋室铭》,许多人都很熟悉,其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更是大家赞赏不绝的名句。自然,文中不高的“山”和不深的“水”,隐喻的是他所住的“陋室”,而“仙”和“龙”,则隐喻的是“德馨”之人。有德之人虽居陋室,却能使陋室生辉,这也就说明住在什么地方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那里住的是什么样的人。

借用这层意思,我想讲讲另一个道理:一个人最初从事什么工作,或者说他最初的出身是什么也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这个人最终能干出什么样的事业、成为什么样的人。

古人说的好,“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说的正是出身贫贱的人经过磨难可以成为雄才,而有钱有势的富贵人家的子弟却很少出类拔萃。学历低的不一定不能做出大的学问,职业差的不一定不能取得大的成功,起点低的不一定不能办成大的事业。为什么?说的还是“英雄莫问出处”,关键还在具体的每个人,这与“山不在高”属同一道理。

前几年,曾发生一件轰动一时的新闻:在全国拥有2000余家擦鞋连锁店的公司老总李惠女士,开着跑车来到四川大学望江校区,给学子们免费擦鞋,她声称要用行动来改变大学生的择业观念,向大学生讲述“工作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小事业也可以做成大事业”的道理。

李惠女士出生在大邑安仁镇附近的一个贫寒农家,虽然小时候成绩非常优秀,但当她念初一时,却因贫困不得不辍学做工。1998年她独自来到成都,在武侯区医院门口摆起摊子,做起了擦鞋营生。此后,凭着她的吃苦耐劳,又在短短几年间抓住了机遇,成功地把生意从最初的一两个门面,扩展到了全国,打出了知名度。她的经营也从当初的扩大规模,发展到了今天依靠出售技术和品牌,成为业内的一个传奇。

俗话说:“鸡窝里可以飞出金凤凰”,“结果”与“初衷”,“成就”与“出身”,并无必然的联系。看过中国古典四大名著的朋友很多,从没有人计较罗贯中、施耐庵、吴承恩、曹雪芹们的学历几许,是否文学博士;知道刘备、诸葛亮、关羽、张飞的人很多,也没有人因为他们的出身贫寒而不认可他们在历史上叱咤风云的能力。刘邦曾经是个小小亭长,却开辟了汉朝420多年的基业;朱元璋曾经是个放牛娃儿,也创下了大明276年的天下;韩信曾经是个流浪穷汉,却成了指挥百万大军的统帅,打败了有西楚霸王之称的项羽……这些出自低“山”、浅“水”中的卓有成就者,有谁能否定他们不可磨灭的业绩?

至于中外文学史上的许多的大师巨匠,也并没有出自什么高等学府,有的虽然读过大学也并不是什么文科院校。俄罗斯作家高尔基4岁丧父,11岁起独立谋生,当过学徒、搬运工和面包师,1892年发表处女作《马卡尔•楚德拉》,1898年出版两卷集《随笔和短篇小说》,从此蜚声俄国和欧洲文坛。十月革命后,他又出版了自传体长篇小说《童年》、《在人间》和《我的大学》,描写了作家从生活底层走向革命道路,劳动者寻找真理、追求光明的历程,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中国的广大读者。高尔基只上过2年学,完全靠自学成才,这妨碍他文学大师的地位吗?

沈从文先生只上过几年私塾,14岁时投身行伍,浪迹湘川黔边境地区,22岁开始文学创作,一生共出版了《石子船》等30多种短篇小说集和《边城》、《长河》等6部中长篇小说,他的小说融写实、纪梦、象征于一体,语言古朴,单纯而又厚实,朴纳而又传神,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凸现出乡村人性特有的风韵与神彩,两度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评选侯选人,沈从文先生曾在西南联大和北京大学任教,这不也是一位出自低“山”浅“水”中的“仙”与“龙”吗?

有位作家曾经说过:“世界上有种伟大叫平凡。” 出身低微而拒绝肤浅,长在穷困而追求作为,从平凡卑微的世界里走出,活出不平凡壮美的人生,或许这才是奋斗者人生真正的壮举!

- END -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